【標題】 枳椇子 【拼音】 Zhijuzi 【概述】 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主產于陜西、廣東、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將果實連果柄摘下,曬干,或碾碎果殼,篩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脾經。 【功效】 利水消腫,解酒毒。 【應用】 1.水腫證。本品通利二便而消腫。用于水濕停蓄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證,可與豬苓、澤瀉、椿皮等同用。 2.酒醉。本品善解酒毒,清胸膈之熱。治酒醉后諸癥,將本品與麝香為末,面糊為丸,鹽湯送服,如枳椇子丸(《世醫得效方》);用于飲酒過度,成癆吐血,如《重慶草藥》以之與紅甘蔗,燉豬心肺服。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枳椇子含黑麥草堿、枳椇苷、葡萄糖及蘋果酸鉀等。 2.藥理作用:枳椇子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枳椇子皂苷有降壓作用,枳椇子勻漿液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和增強耐寒和耐熱功能。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功用如蜜。” 2.《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久服輕身延年。化小兒疳蟲,健胃養脾”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