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澤瀉《中藥學7版》 【名稱】 澤瀉 【拼音】 Zexie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is ( Sam. ) Juzep.的干燥塊莖。主產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挖,洗凈,干燥,除去須根及粗皮,以水潤透切片,曬干。麩炒或鹽水炒用。 【性味歸經】 甘,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 利水消腫,滲濕,泄熱。 【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本品淡滲,其利水作用較強,治療水濕停蓄之水腫,小便不利,常和茯苓、豬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傷寒論》);澤瀉能利小便而實大便,治脾胃傷冷,水谷不分,泄瀉不止,與厚樸、蒼術、陳皮配用,如胃苓湯(《丹溪心法》);本品瀉水濕,行痰飲,常治痰飲停聚,清陽不升之頭目昏眩,配白術同用,如澤瀉湯(《金匱要略》)。 2.淋證,遺精。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熱,又能泄腎經之虛火,下焦濕熱者尤為適宜。故用治濕熱淋證,常與木通、車前子等藥同用;對腎陰不足,相火偏亢之遺精、潮熱,則與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澤瀉萜醇A、B、C,揮發油生物堿、天門冬素、樹脂等。 2.藥理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增加尿素與氯化物的排泄,對腎炎患者利尿作用更為明顯。有降壓、降血糖作用,還有抗脂肪肝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澤瀉、蒼術水煎,加蜂蜜調制成膏,口服,治療復發性丹毒,有效(浙江中醫雜志,1999,7:293)。口服澤瀉片 (每片相當于生藥2.5~2.8g)。治療高脂血癥,有明顯好轉(中草藥通訊1976,7:31)。澤瀉、白術,水煎服,治療內耳眩暈病,有效(陜西中醫,1989,12:534)。 【參考文獻】 1.《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宣通水。” 2.《本草要略》:“除濕通淋,止渴,治水腫,止瀉痢,以豬苓佐之。” 3.《本草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