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茵陳《中國(guó)藥典》 【名稱】 茵陳 【拼音】 Yinchen 【英文】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概述】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shí)采收或秋季花蕾長(zhǎng)成時(shí)采 割,除去雜質(zhì)及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xí)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應(yīng)用】 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炮制】 除去殘根及雜質(zhì),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狀】 綿茵陳 多卷曲成團(tuán)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xì)小,長(zhǎng)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jiàn)明顯縱紋;質(zhì) 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zhǎng)1~3cm,寬約1cm ;小 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 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zhǎng)30~100cm ,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 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xì)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 莖,裂片細(xì)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shù)集成圓錐狀,長(zhǎng)1.2~1.5mm,直徑1~1.2mm,有 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0 個(gè),可多達(dá)15個(gè),內(nèi)層兩性花 2~10 個(gè)。瘦果長(zhǎng)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圖片】 茵陳蒿 茵陳蒿(幼苗) 藥材茵陳 【錄自】 《中國(guó)藥典》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