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茵陳《中藥全書》 【名稱】 茵陳 【拼音】 Yinchen 【英文】 Virgate Wormwood Herb 【日文】 インチンコウ 【拉丁文】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異名】 茵陳蒿《雷公炮炙論》,茵陳《本草經集注》,茵陳蒿《本草拾遺》,石茵陳《日華子本草》,綿茵陳《本經逢原》,絨蒿《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臭蒿、安呂草《江蘇省植物藥材志》,婆婆蒿《山東中藥》,野蘭蒿《湖南藥物志》,黃蒿、狼尾蒿(東北),西茵 陳(西北)。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效】 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藥用】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陳蒿A.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應用】 1.用于黃疸。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使之從小便出,故為治黃疸要藥。若身目發黃,小便短赤之陽黃證,常與梔子、黃柏、大黃同用,如茵陳蒿湯;若黃疸濕重于熱者,可與茯苓、豬苓同用,如茵陳五苓故;若脾胃寒濕郁滯,陽氣不得宣運 之陰黃,多與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陳四進湯。 2.用于濕溫,濕疹,濕瘡。取其清熱利濕之功,故亦可用于濕瘡瘙癢,可與黃柏、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等同用。也可煎湯外洗。 【注意】 蓄血發黃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適量。 【形態】 濱蒿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莖直立,高0.5~1 m,基部木質化,表面有縱條紋,多分枝;幼苗密被白色柔毛,成長后近無毛。葉二回羽狀分裂,下部葉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以上葉長達2~3cm,裂片線形,近無毛,上部葉羽狀分裂,三裂或不裂。頭狀花序小 而多,在枝端密集成復總狀,有短梗及線形苞片;花黃綠色,外層雌性,6~10個,能育,內層較少,不育。瘦果矩圓形,長約0.8mm, 無毛。茵陳蒿 半灌木狀多年生草本。根分枝,常斜生。莖叢生,基部木質化。頭狀花序外層雌花4~12個。瘦果長達1 mm。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產安徽、浙江、江蘇、陜西、山西等省。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以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用種子、分株繁殖。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于春季3月播種,將種子與細沙混合后,按行株距25cm×20cm開穴播種。亦可條播,按行株距25cm開條溝,將 種子均勻播入。育苗移栽法,2月育苗,撒播,上覆細土1層,以不見種子為度。苗高6~8cm時,要及時拔去雜草,苗高10~12cm移栽。分株繁殖:3~4月挖掘老株,分株移栽。生長期間,每年中耕除草2~3次;并結合追施人糞尿2~3次。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菌核 病。蟲害有地老虎等。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本草經集注》謂:“今處處有,似蓬蒿而葉緊細,莖(經)冬不死,春又生。”韓保升謂:“葉似青蒿而背白。”綜上所述,結合現時山東泰山所產茵陳的品種鑒定和生態分布來 考慮,可知《名醫別錄》謂“生太山”之茵陳即今之豬毛蒿,《本草圖經》的“絳州茵陳”,就其地理分布而言,亦當屬于此種。而陶 弘景稱“經冬不死,春又生”者,雖未指明出產地區,但可理解為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因此,可以認為現時國內各地通作藥用的“葉 似青蘺而背白”(指幼苗)的豬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和茵陳蒿A.capillaris Thunb.都屬于傳統藥用的茵陳,古今藥用品種一 致。 【商品規格】 商品有西茵陳,綿茵陳之分,以前者質佳。均以質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習慣認為產于陜西三原的質最優。 【顯微特征】 茵陳蒿粉末: 1.T形非腺毛眾多,大多碎斷呈纖維樣,完整者頂端細胞極長,可至2 mm,直徑6~26 μm,兩臂不等長,壁厚,木化,基部1~2細胞,極扁短。 2.腺毛稀少,頭部4、6、8細胞,頂面觀呈鞋底形,細胞成對排列,側面觀細胞排成2~4層,無柄。 3.上表皮細胞垂周壁較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均有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5個。 【化學成分】 濱蒿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香芹酮、對-聚傘花素、苧烯、紫蘇烯、α-水芹烯、百里香酚、α-、β-蒎烯、松油醇-4、馬鞭草酮、萘、芳甲基苯乙酮。另含濱蒿素、對羥基苯乙酮及綠原酸等。菌陳含揮發油,油中成分有月桂烯、苧烯、桉油精、α-蒎烯、莰烯、α-姜黃烯、達瓦酮、茵陳炔酮、丁香酚、異丁香酚、萘、苯甲 醛、龍腦。另含茵陳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即濱蒿素)。另據報道,從茵陳蒿地上部分分得茵陳蒿素A、B。 【藥理作用】 1.保肝利膽 水煎液、去揮發油水提取物、揮發油、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濱蒿素)、咖啡酸、茵陳色原酮、甲基茵陳色原酮等動物試驗均有促進膽汁分泌與排出作用,以后者作用為強。煎劑對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大鼠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肝細胞腫脹、脂肪病 變與壞死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2.抗炎、鎮痛、解熱:6,7-二甲氧基香豆素(濱蒿素)對小鼠有鎮痛作用;對小鼠、大鼠及兔均有解熱作用;對大鼠有抗炎作用。此外,茵陳有利尿、興奮平滑肌、抑制腫瘤等作用;體外試驗有抗鉤端螺旋體與殺蛔蟲作用。茵陳色原酮為抗腫瘤活性成分。 【采收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夏秋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根部及老莖,曬干。春采去根幼苗習稱“綿茵陳”;夏秋采割的地上部分習稱“茵陳蒿”。栽培者栽后第2年3~4月即可采收嫩梢,連續收獲3~4年。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殘根、老莖、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菌陳篩去灰屑。 【性狀】 幼苗,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柔毛,綿軟如絨。莖細小,直徑1~2 mm,葉有柄,葉片皺縮,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卵形或條形,長2~6 mm,全緣;質軟。氣微香,味微苦。飲片性狀:綿茵陳呈松散之團狀,灰綠色至黃綠色,全體密披白色茸毛,質綿軟如絨。氣清香,味微苦。茵陳蒿為類圓形片或塊、 莖、葉、花序、果實混雜。斷面類白色,周邊淡紫色或紫色,體輕,質脆,氣芳香,味微苦。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