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地膚子《青陽客棧》 【名稱】 地膚子 【英文】 Belveder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Kochiae 【異名】 地葵(《本經》),地麥(《別錄》),益明(《藥性論》),落帚子(《日華子本草》),獨掃子(《百一選方》),竹帚子(《滇南本草》),千頭子(《萬病回春》),帚菜子(《新疆藥材》),鐵掃把子(《四川中藥志》),掃帚子(《浙江藥用植物志》)。原植物地膚(《本經》)又名:葥、王彗(《爾雅》),王帚、落帚(《爾雅》郭璞注),掃帚(陶弘景),涎衣草、地麥草(《新修本草》),鴨舌草、獨帚(《本草圖經》),白地草(《綱目》),黃蒿(《本經逢原》),地面草(《中藥大辭典》),掃帚菜(《中藥志》),蒿帚菜、野掃帚(《新華本草綱要》)。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藥用】 為黎科植物地膚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Chenopodium scoparium L.] 的成熟果實。 【應用】 用于濕熱淋證,白濁帶下,小便不利。地膚子苦寒泄降,善導濕熱從小便而解。用治濕熱蘊結膀胱,小便淋濁澀痛,可單味煎服,或與清熱利尿通淋之黃芩、知母、豬苓、瞿麥等同用以加強療效;如濕熱郁結較甚,小腹脹滿,大小便俱秘者,可加配生大黃、冬葵子等以通便泄熱,如《千金要方》地膚子湯。若與金錢草、海金沙、石韋等同用,亦可用于砂石淋痛。用治濕熱帶下,可配黃柏、蒼術、車前、澤瀉等煎服,如伴陰部濕癢腫,則與蛇床子、苦參、花椒、白礬煎水熏洗局部。用治急性水腫,小便不利,每與浮萍、木賊草、桑白皮配伍;若水腫日久,病因陽虛氣弱或陰虛血虧而致小便不利者,可用地膚子分別與人參、威靈仙或熟地、芍藥等同用,如《衷中參西錄》宣陽湯、濟陰湯。本品亦治濕熱泄痢,可與地榆、石榴皮等同用。 用于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等病。常用地膚子配白礬等煎水外洗,或與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苦參、白鮮皮、荊芥、防風、蟬蛻等同煎服,如濕甚者加配蒼術、黃柏,血虛風燥加配生地、赤芍。至于風熱癢疹搔破成瘡者,以其配防風煎水與豬膽汁調涂,如《洞天奧旨》三圣地膚湯。本品為治療皮膚瘙癢癥常用藥,對于濕熱黃疸伴有皮膚瘙癢,亦可于對癥方藥中加用地膚子取效。 【注意】 內無濕熱,小便過多者忌服。 【用法用量】 6.00 - 15.00 g 【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約50~150cm。莖直立,多分枝,淡綠色或淺紅色,生短柔毛。葉互生;無柄;葉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3~7毫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短柔毛;通常有3條主脈;莖上部葉較小,有一中脈。花單個或2個生于葉腋,集成稀疏的穗狀花序;花下有時有銹色長柔毛;花小,兩性或雌性;黃綠色,花被片5,近球形,基部合生,果期背部生三角狀橫突起或翅,有時近扇形;雄蕊4,花絲絲狀;花柱極短,柱頭2,絲狀。胞果扁球形,果皮與種子離生,包于花被內。種子1顆,扁球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于荒野、田邊、路旁,栽培于庭園。幾遍布全國。 【產地】 主產于江蘇、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銷全國各地。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本草經集注》:“今田野間亦多,皆取莖苗為掃帚。子微細。”《新修本草》云:“地膚子,田野人名為地麥草.葉細莖赤,多出熟田中,苗極弱,不能勝舉,今云堪為掃帚,恐人未識之。”《蜀本草》曰:“葉細莖赤,初生薄地,花黃白,子青白色,今所在有。”《綱目》載:“地膚嫩苗,可作蔬茹,一科數十枝,攢簇團團直上,性最柔弱,故將老時可為帚,耐用。”所載葉細莖赤、花黃白、可作帚等特征,與今地膚子原植物一致。 【商品規格】 部分地區作地膚子入藥的尚有同屬植物堿地膚 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var. sieversiana (pall.) Ulbr. ex Aschers. et Gaertn.的果實,分布于陜西、東北地區;掃帚萊 K. scoporia (L.) Schrad. f. trichophylla (Hort.) Schinz. et Thell.的果實。分布于東北地區。 【化學成分】 種子含三萜皂甙、油15%。綠色部分含生物堿。果實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齊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 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齊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齊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正三十烷醇、飽和脂肪酸混合物,以及黃酮類化合物。尚含揮發油。 【藥理作用】 1 抑菌作用 地膚子的水浸劑(1:3)在試管中對革蘭黃癬菌、奧杜盎小牙胞癬茵、鐵銹色小芽肥癬茵、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0%煎劑平板挖溝法對傷寒桿菌稍有抑制作用。 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地膚子水提物500mg/kg使小鼠碳粒廓清速度明顯降低,同時減少肝臟和脾臟對碳粒的汲取;水堤物500mg/kg能明顯抑制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細胞的吞噬作用,對2,4,6三硝基氯苯(PC)誘導的遲發型超敏反應及綿羊紅細胞誘導的遲發型超敏反應的誘導相及效應均有一定的抑制趨勢,僅對二甲笨所致的炎癥卻無明顯影響。表明地膚子水取物有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遲發型越敏反應(DTH),其抑制DTH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對單核巨噬系統功能的抑制有關。 【采收加工】 秋季割取全草,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備用。 【炮制】 1.地膚子 《本事方》:“去殼。”現行,取原藥材,除去枝梗,篩去土及雜質。 2.炒地膚子 取凈地膚子,用文火炒至微黃色略深,有香氣時,取出,放涼。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附方】 1.治妊娠患淋,小便數,去少,忽熱痛酸索,手足疼煩 地膚子十二兩。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子母秘錄》) 2.治下焦結熱,致患淋證,小便赤黃不利,數起出少,莖痛或血出 地膚子三兩,知母、黃芩、豬苓、瞿麥、枳實、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二兩。上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便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千金要方》地膚子湯)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