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理氣藥 >

玫瑰花《青陽客棧》

時間:2017-06-19 22:24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玫瑰花《青陽客棧》 【名稱】 玫瑰花 【英文】 Rose 【拉丁文】 Flos Rosae Rugosae 【異名】 徘徊花(《群芳譜》),筆頭花、湖花(《浙江中藥手冊》),刺玫花(《河北藥材》),刺玫菊(《山東中草藥手冊》)。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溫。
【標題】
玫瑰花《青陽客棧》
【名稱】
玫瑰花
【英文】
  Rose
【拉丁文】
  Flos Rosae Rugosae
【異名】
  徘徊花(《群芳譜》),筆頭花、湖花(《浙江中藥手冊》),刺玫花(《河北藥材》),刺玫菊(《山東中草藥手冊》)。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
【功效】
  理氣解郁,和血調經。
【藥用】
  為薔薇科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 和重瓣玫瑰 Rosa rugosa Thunb. f. plena (Regel)Byhouwer [R. rugosa Thunb. var. plena Regel] 的花蕾。
【應用】
  用于肝氣郁結所致胸脅滿悶,乳房脹痛,肝胃氣痛等。玫瑰花行氣疏肝解郁,用于肝氣郁結,胸脅脹滿疼痛之證,可與香附、青皮、郁金疏肝理氣藥等同用;兼有乳房脹痛或結塊者,可與川楝子、橘葉、王不留行等行氣散結藥同用。本品能行氣寬中開胃,用治肝胃不和所致脘腹脹痛,噯氣泛惡,食欲不振,多與佛手、木香、八月札等品同用。
  用于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玫瑰花既入氣分,又入血分,具行氣調經,和血散瘀之功。用治月經不調,可與當歸、香附、益母草等活血調經之品同用;用治跌打損傷,單用本品泡酒飲,或與乳香、沒藥、當歸等同用,或外敷患處。
  此外,玫瑰花亦用治腸炎、痢疾、帶下等癥,常與健脾止瀉固帶藥同用;還可用治瘡瘍腫毒,可單味和酒服,或配伍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同煎服。
【注意】
  《本草用法研究》:“陰虛有火者勿用。”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1.玫瑰
  直立灌木,高約2m。枝干粗壯,有皮刺和刺毛,小枝密生絨毛。羽狀復葉;葉柄及葉軸上有絨毛及疏生小皮刺和刺毛;托葉大部附著于葉柄上;小葉5~9,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cm,寬1~2cm,邊緣有鈍鋸齒,質厚,上面光亮,多皺,無毛,下面蒼白色,有柔毛及腺體,網脈顯著。花單生或3~6朵聚生;花梗有絨毛和刺毛;花瓣5或多數;紫紅色或白色,芳香,直徑6~8cm;花柱離生,被柔毛,柱頭稍突出。果扁球形,直徑2~2.5cm,紅色,平滑,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
  原產中國北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山東、江蘇、浙江及廣東最多。
  2.重瓣玫瑰
  本變型花紫紅色,重瓣,區別于上種。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于浙江長興,江蘇無錫、江陰、蘇州,以浙江長興產者質量最佳。銷全國。
【品種考證】
  玫瑰花始載于姚可成《食物本草》,云:“處處有之,江南尤多。莖高二三尺,極利穢污灌溉。宿根自生,春時抽條,枝干多刺。葉小似薔薇葉,邊多鋸齒。四月開花,大者如盎,小者如杯,色若胭脂,香同蘭麝。”《群芳譜》載:“玫瑰一名徘徊草,灌生,細葉,多刺,類薔薇,莖短;花也類薔薇。”以上所述其形態特征與現今之玫瑰相符。
【藥理作用】
  1 抗病毒作用 玫瑰花提取物對人免疫缺陷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和T細胞白血病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其所含長梗馬兜鈴索和新瑣吶素l對感染小鼠白血病病毒細胞的逆轉錄酶有抑制作用,其LC50分別為0.04ug/m1和0.10ug/ml,小鼠灌服這兩種成分的LC50。均大于100mg/kg。
  2 其他作用 玫瑰花水煎劑能解除小鼠口服銻劑的毒性反應,但僅對口服酒石酸銻鉀有效,且同時使其抗血吸蟲作用消失,故這一作用可能由于玫瑰花煎劑改變了酒石酸銻鉀的結構所致。玫瑰油對大鼠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兒茶精類物質有煙酸祥作用,可用于放射病的綜合治療,并有抗腫瘤作用。
【采收加工】
  5~6月盛花期前,采摘已充分膨大但未開放的花蕾。及時文火烘干或陰干;或采后裝入紙袋,貯石灰缸內,封蓋,每年梅雨期更換新石灰。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摘去花柄及蒂,篩去灰屑。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附方】
  1.治氣滯,胸脅脹悶作痛 玫瑰花6g,香附6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2.治肝胃氣痛①玫瑰花陰干,沖湯,代茶服。(《綱目拾遺》)②治胃痛:玫瑰花9g,香附12g,川楝子、白芍各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肝風頭痛 玫瑰花4~5朵,合蠶豆花9~12g。泡開水,代茶頻飲。
  4.治肺病咳嗽吐血 鮮玫瑰花搗汁,燉冰糖服。(3~4方出自《泉州本草》)
  5.治上部食道痙攣,咽中有異物感 玫瑰花、白梅花各3g。沏水代茶飲。(《天津中草藥》)
  6.治腸炎下痢 玫瑰花9g,白頭翁15g,馬齒莧30g,茯苓12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7.治痢疾 玫瑰花、黃連各6g,蓮子9g。煎服。(《安徽中草藥》)
  8.治白帶 玫瑰花9g,烏賊骨12g,白雞冠花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9.治月經不調①玫瑰花9g,月季花9g,益母草30g,丹參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②玫瑰花3~9g,水煎沖黃酒、紅糖服,每日1劑。(《青島中草藥手冊》)
  10.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調 玫瑰花蕊三百朵,初開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銚內煎取濃汁,濾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開水沖服。如專調經,可用精收膏。(《飼鶴亭集方》玫瑰膏)
  11.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腰腿疼痛 玫瑰花30~60g,泡酒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12.治新久風痹 玫瑰花(去凈蕊蒂,陰干)三錢,紅花、全當歸各一錢。水煎去渣,好酒和服,七劑。(《百草鏡》)
  13.治腫毒初起 ①玫瑰花(去心蒂,焙為末)一錢,好酒和服。(《百草鏡》)②治瘡瘍初起 玫瑰花6g,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14.治乳癰 ①玫瑰花7朵,母丁香7粒。無灰酒煎煮。(《綱目拾遺》) ②治乳癰初起,郁癥宜此 玫瑰花初開者,陰干,燥者30朵,去心蒂,陳酒煎,食后服。(《百草鏡》)
【參考文獻】
  《本草綱目拾遺》:氣香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肝經,和血行血,理氣治風痹。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