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配本草》:秦皮、秦艽為之使。惡麻黃、地膽。忌飴糖、羊肉、鐵器。 辛、苦,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氣分。宣五臟。通九竅,溫腸胃,治霍亂,療濕痹,愈瘡疥,止心痛祛頭風,辟鬼殺蟲,皆其通氣之力也。灌生汁,蘇鬼擊;浴濃湯,治溫瘧。 配白面,治肺虛吐血;配破故紙,治赤白帶下;配蛇床,搽陰汗濕癢。佐四君,治下痢噤口;佐犀角、地黃,治神昏。熱邪去,則胞絡清。摻黑獖豬心蒸食,治癲癇。 治痢,米泔浸蒸熟用。治風,桑枝同蒸。通心氣,蜜炒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心喜散而惡塞,亦喜斂而畏散。石菖蒲實心臟所大忌也。茍非確見心氣之結,不宜輕用。用亦不過為諸藥之使,五六分而止。 《本草經解》:氣溫,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俱升,陽也。 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則氣血俱閉,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氣,氣下能行,味辛能潤,所以主之也。 辛潤肺,潤則氣降,而咳逆上氣自平。 辛溫為陽,陽主開發,故開心竅。辛潤肺,肺主氣,溫和肝,肝藏血,血氣調和,五臟俱補矣。通九竅者,辛溫開發也。辛溫為陽,陽氣出上竅,故明耳目。肺主音聲,味辛潤肺,故出音聲。主耳聾,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癰瘡者,辛能散結也。腸胃屬于手足陽明經,辛溫為陽,陽充則腸胃溫也。膀胱寒,則小便不禁,菖蒲辛溫溫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 《神農本草經讀》:菖蒲性用略同遠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得太陽寒水之氣。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氣溫,合于心包絡之經,通于君火而主神。 其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者,從肺驅邪之解表也。開心竅至末句,皆言補心之效,其功同于遠志。聲音不出,此能入心,而轉舌入肺以開竅也。癰瘡為心火,而此能寧之。心火下濟而光明,故能溫腸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秉水精之氣,外通九竅,內濡五臟,其性自下以行于上,與遠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別。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辛,溫。主風寒,辛能散風,溫能驅寒。濕痹,芳燥能除濕。咳逆上氣。開竅下逆。開心孔,香入心。補五臟,氣通和,則補益。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芳香清烈,故走達諸竅而和通之,耳目喉嚨皆竅也。久服輕身,氣不阻帶則身體通利。不忘,不迷惑,延年。氣通則津液得布,故不但能開竅順氣,且能益精養神也。 菖蒲能于水石中橫行四達,辛烈芳香,則其氣之盛可知,故入于人身,亦能不為濕滯痰涎所阻。凡物之生于天地間,氣性何如,則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蓋人者得天地之和氣以生,其氣血之性,肖乎天地,故以物性之偏者投之,而亦無不應也。余可類推。 《本經疏證》:火媾于土,變而為金,其已超于金,未離于土者為石。石之異于金,以擊之能碎而有火也;石之異于土,以堅剛而不化于水也。惟然則設有石者,清于水而水不能出,陰與陽相拒而不相謀,水與火相守而不相化,下之氣不能交乎天,上之氣不能交乎地,又何自沾生趣而為物賴以發育耶?人身靈明,猶火蓄石中,人身軀體,猶石能蓄火,假使軀體為寒水所蒙,靈明為痰涎所壅,則運動不周,視聽不協,可謂非因內不能出而外遂不化乎?菖蒲者,不藉纖毫土氣,生于水底碎石之間,隔水能通,以無竅為有竅,自地接天,以不聯為聯,且其氣芳烈,味辛溫,有陽華達,有陰悉布,劉潛江所謂非至陰之貞,不能發至陽之光,發至陽之光,乃益暢至陰之用者信矣!否則外有風寒濕痹,內為咳逆上氣者,何以不治痹,亦不治咳,而用此,況補五臟者,非一開心孔可了事,而明耳目,出音聲又豈通九竅所堪致也。蓋視聽言動,皆靈明之用。然靈明猶燈,藉膏乃燃,火者氣之靈,氣者火之使,而氣拽水以行,水由氣而阻,行氣即所以行水,行水即所以瀘靈明,靈明暢而氣條達,氣條達而水流通,水流通而靈明遂有所依,曰開心孔,補五臟,利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一而已,更何尤乎風寒濕痹中之咳逆上氣哉!至別錄所增主癰瘡,溫腸胃,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皆火為水遏,欲出不得,與前旨不異。惟于痹則專及四支不得屈伸,于九竅則偏止小便過利,又獨重耳聾,何也?夫固因其節數耳。津液之流,不為節礙,倘使無節,不將傾瀉凈盡乎,是故菖蒲需促節者,一有取于節宣,一有取于節制。宣則不壅,所以主四肢濕痹不得屈伸也。制則不濫,所以止小便利也。不壅則濁去,不濫則清澄,澄沏清瑩,映物所以能明,而耳遂不聾,要之菖蒲不可徒視為開邪,亦不可徒視為崇正,邪開而正自崇者有之,正崇而邪自開者有之,故凡水液渾濁,為神明之翳者,咸有取于是也。 《本草新編》:味辛而苦,氣溫,無毒。能開心竅,善通氣,止遺尿,安胎除煩悶,能治善忘。但必須石上生者良,否則無功。然止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藥。開心竅,必須君以人參,通氣,必須君以芪、術。遺尿欲止,非多加參、芪不能取效。胎動欲安,非多加白術不能成功。除煩悶,治善忘,非以人參為君,亦不能兩有奇驗也。 或問石菖蒲必得人參而始效,是石菖蒲亦可有可無之藥也。此吾子過輕石菖蒲矣。石菖蒲實有專功也。凡心竅之閉,非石菖蒲不能開,徒用人參,竟不能取效。是人參必得菖蒲以成功,非菖蒲必得人參而奏效。蓋兩相須而兩相成,實為藥中不可無之物也。 或問石菖蒲何故必取九節者良,市上易者,且不止九節,節之多寡,可不問乎?石上菖蒲,凡細小者俱可用,而前人取九節者,取九竅之俱可通也。其實菖蒲俱能通心竅,心竅通而九竅俱通矣。 或疑石菖蒲能治健忘,然善忘之癥用之絕少效驗,何耶?善忘之癥,因心竅之閉耳。心竅之閉者,由于心氣之虛,補心之虛,舍人參無他藥也。不用人參以補虛,惟恃菖蒲以開竅,竅開于一時而仍閉,又何益哉。夫開心竅尚君以人參,豈治善忘而反遺人參能取效乎。 《本草分經》:辛、苦,溫,香而散。開心孔,利九竅,去濕除風,消痰積,治驚癇,療熱閉胸膈,解毒殺蟲。多用獨用耗散氣血。 《本草思辨錄》:鄒氏云:人身靈明,猶火蓄石中;人身軀體,猶石能蓄火。假使軀體為寒水所蒙,靈明為痰涎所壅;則運動不周,視聽不協。外之不化,由于內之不出。惟菖蒲生水石間,而辛溫芳烈,有陽畢達,有陰悉布,故凡水液渾濁為神明之翳者悉主之。疏極精審,準是以用菖蒲,始克有當。菖蒲用以開心孔發音聲甚效,然須審定病之宜辛溫者。王孟英昌陽瀉心湯,以菖蒲偶竹茹枇杷葉等味亦妙。內用仲圣瀉心湯三物而以菖蒲代生姜,蓋義各有當也。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