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冰片 【拼音】 Bingpian 【概述】 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 f.樹脂加工品,或龍腦香樹的樹干、樹枝切碎,經蒸餾冷卻而得的結晶,稱“龍腦冰片”,亦稱“梅片”。由菊科植物艾納香(大艾)Blumea balsamifera DC.葉的升華物經加工劈削而成,稱“艾片”。現多用松節油、樟腦等,經化學方法合成,稱“機制冰片”。龍腦香主產于東南亞地區,我國臺灣有引種;艾納香主產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冰片成品須貯于陰涼處,密閉。研粉用。 【性味歸經】 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功效】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應用】 1.閉證神昏。本品味辛氣香,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較弱,二者常相須為用。冰片性偏寒涼,為涼開之品,更宜用于熱病神昏。治療痰熱內閉、暑熱卒厥、小兒驚風等熱閉證,常與牛黃、麝香、黃連等配伍,如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若閉證屬寒,常與蘇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溫開藥配伍,如蘇合香丸(《和劑局方》)。 2.目赤腫痛,喉痹口瘡。本品苦寒,有清熱止痛、瀉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腫之功,為五官科常用藥。治療目赤腫痛,單用點眼即效,也可與爐甘石、硼砂、熊膽等制成點眼藥水,如八寶眼藥水(《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常與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細末,吹敷患處,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療風熱喉痹,以冰片與燈心草、黃柏、白礬共為末,吹患處取效(《瀕湖集簡方》)。 3.瘡瘍腫痛,瘡潰不斂,水火燙傷。本品有清熱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熱消腫、生肌斂瘡方中均用冰片。治瘡瘍潰后日久不斂,可配伍牛黃、珍珠、爐甘石等,如八寶丹(《瘍醫大全》),或與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經驗方》);治水火燙傷,可用本品與銀朱、香油制成藥膏外用(《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攪溶于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絞痛及齒痛,有一定療效。 【注意】 孕婦慎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適量,研粉點敷患處。不宜入煎劑。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龍腦冰片含右旋龍腦,又含葎草烯、β-欖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以及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艾片含左旋龍腦。機制冰片為消旋混合龍腦。 2.藥理作用:冰片中的主要成分龍腦、異龍腦均有耐缺氧的作用;龍腦、異龍腦有鎮靜作用;冰片局部應用對感覺神經有輕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經腸系膜吸收迅速,給藥5分鐘即可通過血腦屏障,且在腦蓄積時間長,量也相當高,此為冰片的芳香開竅作用提供了初步實驗依據;較高濃度(0.5%)對葡輸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茵、大腸桿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膚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對中、晚期妊娠小鼠有引產作用。 3.臨床研究: 將2~7mm大小的冰片置于0.6cm的膠布上貼耳穴,治療頭痛,主穴取神門、腦、皮質下(河南中醫,1988,5:23);將冰片50g,溶于75%乙醇100ml中,用棉球蘸之涂擦,治療晚期腫瘤疼痛,涂擦面應超過疼痛部位(中華護理雜志,1991,3:114);外用冰片霜治療慢性肛門濕疹62例,在搔癢部位外涂冰片霜,連用3個療程(21天),結果治愈59例,總有效率98.4%。(江蘇中醫,2001,5:30)。另外有單用冰片或配青黛、芒硝制成外用劑外敷(涂)治療多種外科感染性炎癥,如帶狀皰疹丹毒、急性乳腺炎、蜂窩組織炎、癤腫、淋巴管炎、靜脈炎、闌尾膿腫等。 【參考文獻】 1.《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 2.《本草綱目》:“療喉痹、腦痛、鼻瘜、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郁火。” 3.《醫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熱,治驚癇、痰迷、喉痹,舌脹、牙痛、耳聾、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內陷、殺蟲、痔瘡、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終歸陰寒也。” 【圖片】 冰片 ![]() 藥材冰片 ![]() 【表格】 冰片《中藥歌決》 【歌決】 冰片苦寒脾肺心,通竅消炎清熱瘟; 心衰目暗口腔炎,驚癇喉痹神志昏。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