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安息香《青陽客棧》 【名稱】 安息香 【英文】 Benzoin 【拉丁文】 Benzonum 【異名】 拙貝羅香(《綱目》)。原植物①安息香又名:安息香樹、辟邪樹(《酉陽雜俎》);②越南安息香又名:滇桂野茉莉(《中國樹木分類學》),白背安息香(《中國植物圖譜》),白花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白脈安息香、大青安息香、青山安息香(廣西),泰國安息香(通稱),牛油樹、八翻龍(云南),白花木(廣東)。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入心、肝、脾經。 【功效】 開竅醒神,豁痰辟穢,行氣活血,止痛。 【藥用】 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樹 Styrax benzoin Dryand. 或越南安息香 Styrax tonkinensis(Pierre) Craib ex Hartw. [S. macrothyrsus Perk. ; S. hypoglaucus Perk.]的樹脂。 【應用】 用于卒然昏迷諸證。安息香能宣通氣血,豁痰辟穢。治中風、驚癇,痰壅氣閉,突然昏迷等,常與麝香、蘇合香、冰片等制丸、散服,以芳香辟穢,豁痰開竅,如《廣濟方》吃力迦丸,即《蘇沈良方》蘇合香丸。現常以此方用于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癔病性昏厥、癲癇等癥。若產后血暈,昏迷不醒,因惡露不下而致者,可配五靈脂,同研末服,以行氣血,而清神志。 用于心腹疼痛。安息香芳香,能行氣而止痛。可單味研末服,或與木香、香附等芳香之品作丸、散服,益增行氣止痛之效。若頑痹血脈凝澀,遍身疼痛,不得屈伸者,可與麝香、天麻、乳香等同用,共奏行氣活血,蠲痹止痛之效,如《局方》麝香天麻丸中用之。 【注意】 陰虛火旺者慎服。 【用法用量】 0.30 - 1.50 g 【形態】 1.安息香 喬木,高10~20m。樹皮綠棕色,內皮棕黑色,木質部棕紅色,幼枝被棕色星狀毛。葉互生;柄長約1cm;葉片長卵形,長達11cm,寬達4.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成近圓形,上面略有光澤,下面密被白色短星狀毛,葉緣有不規則的鋸齒。由總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被毛,苞片小,早落;花萼短鐘狀,5齒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約為萼筒的3倍,花萼及花瓣外面均被銀白色絲狀毛,內面棕紅色;雄蕊8~10,花藥線形,花絲基部聯合成管;子房上位,卵形,密被白色茸毛,上部1室,下部2~3室,花柱細長,棕紅色。果實扁球形,長約2cm,灰棕色。種子堅果狀,紅棕色,每室有種子1枚,具6縱紋。 野生或栽培于稻田邊。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及爪哇。 2.越南安息香 喬木,高5~20m。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縱裂紋;枝稍扁,被揭色長絨毛,后變為無毛。葉互生;柄長8~15mm,密被褐色星狀毛;葉片橢圓形、橢圓狀卵形至卵形,長5~18cm,寬4~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無毛或嫩葉脈上被星狀毛,下面密被灰色至粉綠色星狀絨毛,邊全緣,幼葉有時具2~3個齒裂,側脈5~6對。頂生圓錐花序較大,長5~15cm,下部的總狀花序較短,花梗和花序梗密被黃褐色星狀短柔毛;萼杯狀,5齒裂;花白色,長1.2~2.5cm,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萼及花冠均密被白色星狀毛;雄蕊10,等長,花絲扁平,疏被白色星狀毛,下部聯合成筒;花柱長約1.5cm。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cm,外面密被星狀絨毛。種子卵形,栗褐色,密被小瘤狀突起和星狀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海拔100~2000m的山坡、山谷、疏林或林緣。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產地】 1.安息香 Benzoinum Styracis Benzoinis 產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又稱蘇門答臘安息香,已少進口。 2.越南安息香 Benzoinum Styracis Tookinensis 產于云南、廣西、廣東、貴州等地。銷全國。 【品種考證】 安息香本草記載始于《新修本草》。《酉陽雜俎》云:“安息香樹,出波斯國,呼為辟邪樹,長二三丈,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二月開花,黃色,花心微碧,不結實。刻其樹皮,其膠如飴,名安息香。”明代李時珍引葉廷珪《香錄》云:“此乃樹脂,形色類胡桃瓤。不宜干燒,而能發眾香,故人取以和香。”清代《本經逢原》對其產地和質量有以下描述:“安息香,出西戎及南海波斯國,樹中脂也,如膠如飴。今安南三佛齊諸番皆有之,如飴者曰安息香。紫黑黃相和如瑪瑙,研之色白者為上,粗黑中夾砂石樹皮者為次,乃渣滓結成也;有屑末不成塊者為下,恐有他香夾雜也。燒之集鼠者為真。”從以上安息香原植物形態、產地,以及藥材特性分析,古今安息香來源一致,即多從印度和越南進口,原植物為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國內曾在廣西等地發現有越南安息香分布,為安息香來源之一。 ①《綱目》:“葉廷珪《香譜》云,此乃樹脂,形色類胡桃瓤,不宜于燒,而能發眾香。汪機曰,或言燒之能集鼠者為真。”②《本經逢原》:“安息香,紫黑黃相和如瑪瑙,研之色白者為上;粗黑中夾砂石、樹皮者為次,乃渣滓結成也;有屑末不成塊者為下,恐有他香夾雜也。修制最忌經火。” 【化學成分】 安息香含樹脂,其主要成份為甲用酸及其松柏脂,桂皮酸,香莢蘭醛,三萜類等。醇浸出物中總香脂酸含量為25.67%至27.17%。泰國產的越南安息香含結晶性苯甲酸松柏酯,非結晶性苯甲酸松柏酯,游離苯甲酸,游離α-泰國樹脂酸,香莢蘭醛,桂皮酸苯甲酯及泰國樹脂鞣醇等。 泰國安息香主要含樹脂70%~80%,為泰國樹脂酸(siaresinolic acid)、松柏醇的苯甲酸酯,其次為游離甲酸20%,香莢醛0.15%~2.3%等。本品干燥的乙醇浸出物含總香脂酸約39%,其中絕大部分為苯甲酸。 【采收加工】 生長10年以上的健壯成齡樹,在夏、秋兩季割脂。割脂前,先進行乙烯利處理,于距離地面9~12cm的樹干基部,在同一水平線上按等距離用小刀淺刮樹皮3處,然后將10%乙烯利油劑薄薄地在刮面上刷1層,刷藥要在晴天進行,處理后9~11d,即可開割。經1周后,傷口開始流出黃色液汁,將此液狀物除去后,漸流白色香樹脂,待其稍干后采收。最先流出的香樹脂品質最佳,其后采得者較次。一個割脂周期內平均單株產量200~250g。收集的液狀樹脂放陰涼處,自然干燥變白后,用紙包好放木箱內貯藏。樹脂受熱易融化,切忌陽光曝曬。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