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白前《青陽客棧》 【名稱】 白前 【英文】 Willowleaf Swallowwort Rhizome、Glaucescent Swallowwort Rhizome 【拉丁文】 柳葉白前 Rhizoma et Radix Cynanchi Stauntonii,芫花葉白前 Rhizoma et Radix Cynanchi Glaucescentis 【異名】 石藍、嗽藥(《新修本草》),鵝管白前、竹葉白前、草白前、毛白前、紅前(浙江),鵝白前(上海),土白前(湖南)。原植物①柳葉白前,又名:水楊柳(《種痘新書》),江楊柳、水豆粘(江西),水草柳、水河柳、順河柳(安徽),水柳、水柳樹、溪柳、溪水柳(福建),黑魚頭(湖北),酒葉草(湖南),水了刁草(廣西),大鶴瓢。②芫花葉白前,又名:沙消(江西),水竹消(湖南),溪瓢羹、消結草、烏梗仔(福建)。 【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微溫。歸肺經。 【功效】 祛痰止咳,瀉肺降氣,健胃調中。 【藥用】 為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 (Decne.)Schltr. ex Levl. [Pentasacme stauntonii Deone.]和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Hand. Mazz. 的根及根莖。 【應用】 用于痰多壅肺,肺氣上逆之咳嗽氣喘。白前性微溫而不燥熱,長于降氣下痰,為肺家咳嗽要藥,不論寒嗽、熱咳、新嗽、久咳均可使用。咳嗽,喉中有痰聲,單用即效。咳喘偏寒者,可與紫菀、半夏等同用,如《深師方》白前湯;偏熱者,配伍桑白皮、地骨皮、桔梗;而外感風寒之咳嗽,咯痰不爽者,可與荊芥、桔梗、陳皮等宣肺解表、化痰止咳之品同用,如《醫學心語》止嗽散;肺虛咳嗽,氣短無力者,可與黃芪、沙參、款冬花、紫菀等益氣潤肺、化痰止咳之品同用;若與沙參、川貝、百部等配伍可治百日咳。 用于胃痛,小兒疳積。白前能健胃和中,均可單用,或與理氣止痛、消食導滯藥同用。 【注意】 肺虛喘咳者慎用。生品用量過大,對胃有一定刺激。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1.柳葉白前 多年生直立半灌木,高0.5~1m。根莖橫生或斜生。中空如鵝管狀,根系極發達,根多而細,呈須狀,黃白色或略帶紅棕。莖圓柱形,表面灰綠色,有細枝。葉對生,具短柄;葉片紙質,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cm,寬0.3~1.4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中脈在葉背明顯,側脈約6對。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有花3~8朵,小苞片多數;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腺體不多;花冠輻狀,5深裂,裂片線形,紫紅色,內面具長柔毛;副花冠裂片盾狀,肥厚,較花藥為短;雄蕊5,與雌蕊合生成蕊柱,花藥2室,每室具一淡黃色下垂的花粉塊;柱頭微突,包在花藥的薄膜內。蓇葖果單生,窄長披針形,長達9cm。種子披針形,黃棕色,先端具白色絲狀絹毛。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于溪灘、江邊砂磧處,以至半浸于水中。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2.蕪花葉白前 本種與柳葉白前的區別點為:莖具2列柔毛。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略鈍,狀如芫花葉,長3~5cm,寬1~1.5cm,近于無柄。花較大,花冠黃白色。 生境分布與柳葉白前同。 【產地】 ①柳葉白前 產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銷全國。 ②芫花葉白前 產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等地。銷全國。 【品種考證】 白前始載于《雷公炮炙論》,《別錄》列為中品。《本草經集注》謂:“此藥出近道,似細辛而大,色白易折。”是指根部形態而言,未及地上部分。唐《新修本草》謂:“葉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許,生洲渚沙磧之上,根白長于細辛,味甘……不生近道……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按其形態與生態習性,與今蘿藦科柳葉白前及生花葉白前極相吻合。《新修本草》特別提出白前“生洲渚沙磧之上”,是為白前與白薇習性根本區別之處。因此,《新修本草》所載之白前當指此兩種而言。《本草圖經》有“越州白前”與“舒州白前”之分,古越州為今之浙江紹興,古舒州為今之安徽安慶(懷寧)。芫花葉白前與“舒州白前”相當,今安慶確以之為白前,清《植物名實圖考》之白前圖亦應為此種。但“越州白前”根據其圖形可能為“白薇”之誤。 按柳葉白前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均通稱為“水楊柳”。《綱目拾遺》水楊柳條引張琰《種痘新書》云:“水楊柳乃草本,生溪澗水旁,葉如柳,其莖春時青,至夏末秋初則赤矣,條條直上,不分枝椏,至秋略含赤花。”所述形態、生境與柳葉白前相吻合。 【商品規格】 商品白前一般以根莖及根入藥。根據不同地區用藥習慣,有些地區單用除去須根的根莖,稱:“鵝管白前”,一般認為此為白前之佳品;有些地區用干燥的全草稱“草白前”,亦有少數地區用根及根莖和部分地上莖,稱“毛白前”。后二者均含非藥典所收載的藥用部分。 白前藥材尚有以下幾種情況: (1)草白前為柳葉白前帶根的全草。莖圓形,一般長約30cm,直徑2~4m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無毛,具細棱。單葉對生,葉片皺縮或破碎,有的脫落,具短柄。有時有腋生的聚傘花序,花小,黑棕色。氣微,味淡。 (2)芫花葉白前藥材有時為地上部分及根莖。莖圓柱形,直徑2~5mm。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較平滑。葉均脫落,有凸起的葉柄痕和腋芽。質脆,易折斷。 (3)白前與白薇在某些地區有相互錯用的情況。區別兩者的商品名稱與術語應以“鵝管白前”(指根莖中空如鵝管)、“龍地白薇”(指根叢生,狀如龍膽);“軟白前”、“硬白薇”;“空白前”、“實白薇”;“水白前”(指白前生產水邊)、“山白薇”(指白薇生于山地)的稱謂為正,反之為誤。 【化學成分】 芫花葉白前含三萜皂甙。芫花葉白前含多種C21變形甾甙類,包括由芫花葉白前甙元 A(glaucogenin A)形成的芫花葉白前甙(glaucoside)A,B,C,D,F,H,I和J,及由芫花葉白前甙元C(glaucogenin C)形成的芫花葉白前甙(glaucoside)E和G。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