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半夏 【拼音】 Banxia 【概述】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塊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于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礬制過入藥。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應用】 1.濕痰,寒痰證。本品味辛性溫而燥,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善治臟腑之濕痰。治痰濕壅滯之咳嗽聲重,痰白質稀者,常配陳皮、茯苓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濕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則嘔吐痰涎者,則配天麻、白術以化痰息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古今醫鑒》)。痰飲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嘔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藥。各種原因的嘔吐,皆可隨證配伍用之,對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湯(《金匱要略》);配黃連,則治胃熱嘔吐;配石斛、麥冬,則治胃陰虛嘔吐;配人參、白蜜,則治胃氣虛嘔吐,如大半夏湯(《金匱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種嘔吐。 3.心下痞,結胸,梅核氣。半夏辛開散結,化痰消痞。治痰熱阻滯致心下痞滿者,常配干姜、黃連、黃芩以苦辛通降,開痞散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若配瓜蔞、黃連,可治痰熱結胸,如小陷胸湯(《傷寒論》);治梅核氣,氣郁痰凝者,配紫蘇、厚樸、茯苓等,以行氣解郁,化痰散結,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4.癭瘤,痰核,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本品內服能消痰散結,外用能消腫止痛。治癭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貝母等;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起或毒蛇咬傷,可生品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 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其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Og,一般宜制過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外用適量。 【成藥】 水半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塊莖含揮發油,內含主成分為3-乙酰氨基-5-甲基異噁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腦、苯甲醛、?-欖香烯等,還含?-谷甾醇、左旋麻黃堿、膽堿等及葡萄糖苷,多種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鏈淀粉等。 2.藥理作用: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制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組分、生物堿具有較廣泛的抗腫瘤作用。水浸劑對實驗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半夏有顯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對多原因所致的胃潰瘍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煎劑可降低兔眼內壓,半夏蛋白有明顯的抗早孕活性。 3.臨床研究: 半夏現代臨床還用單用或配伍他藥治諸多疾病,如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療病毒性心肌炎11例,結果臨床癥狀均消失,10例心電圖恢復正常(上海中醫藥雜志,1983,9:26);生半夏,加陳醋、溫開水調勻,敷患處,治療頸部淋巴結炎30例,效果滿意(時珍國藥研究,1991,1:36);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過濾,口服,治療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轉170例,無效52例(現代應用藥學,1993,2:25);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雞子清,攪勻,徐徐含咽,1日1劑。治療痰火互結,咽部充血水腫之實證失音患者33例,服藥2~3天痊愈(中國中藥雜志,1992,3:142);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對急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黑龍江中醫藥,1990,4:39)。另有報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預防腦CT增強掃描副作用800例,結果副作用明顯減少,且止吐效果達98.7%(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5:299) 4.不良反應:生半夏對口腔、喉頭、和消化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導致失音、嘔吐、水瀉等副反應,嚴重的喉頭水腫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但這種刺激作用可能通過煎煮而除去。實驗證明,半夏對動物遺傳物質具有損害作用,故用于妊娠嘔吐應持慎重態度。久用半夏制劑口服或肌注,少數病例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和血尿。 誤服生半夏中毒時,可給服姜汁、稀醋、濃茶或蛋白等。必要時給氧或作氣管切開。以生姜30g,防風60g,甘草15g,煎湯,先含漱一半,再內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姜汁少許,漱口或內服。臨床用生半夏時必須煎熟,以避免中毒。 【參考文獻】 1.《名醫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 2.《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治太陰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3.《本經逢原》:“半夏同甘蒼術、茯苓治濕痰;同瓜蔞、黃芩治熱痰;同南星、前胡治風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蔞、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圖片】 半夏 ![]() 半夏《中藥學》 ![]() 半夏《本草綱目》 ![]() 半夏曲 ![]() 半夏植株 ![]() 半夏藥材及飲片 ![]() 藥材半夏 ![]() 【表格】 半夏《中藥歌決》 【歌決】 半夏辛溫脾胃經,止嘔祛痰降氣靈; 濕痰氣逆腹脹痛,以及諸般嘔吐癥。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