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前胡 【拼音】 Qianhu 【概述】 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decursivum Maxim.的根。前者主產(chǎn)于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后者主產(chǎn)于江西、安徽、湖南、浙江等地。秋冬季或早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微寒。歸肺經(jīng)。 【功效】 降氣化痰,疏散風熱。 【應用】 1.痰熱咳喘。本品辛散苦降,性寒清熱,宜于痰熱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滿,咯痰黃稠量多,常配杏仁、桑白皮、貝母等藥,如前胡散(《圣惠方》);因本品寒性不大,亦可用于濕痰、寒痰證,常與白前相須為用。 2.風熱咳嗽。本品味辛性微寒,又能疏散風熱,宣發(fā)肺氣,化痰止咳。治外感風熱,身熱頭痛,咳嗽痰多,常配桑葉、牛蒡子、桔梗等同用;配辛溫發(fā)散,宣肺之品如荊芥、紫蘇等同用,也可治風寒咳嗽,如杏蘇散(《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白花前胡含揮發(fā)油及白花前胡內(nèi)酯甲、乙、丙、丁;紫花前胡含揮發(fā)油,前胡苷、前胡素、傘形花內(nèi)酯等。 2.藥理作用:紫花前胡有較好的祛痰作用,作用時間長,其效力與桔梗相當;甲醇總提取物能抑制炎癥初期血管通透性,對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還有解痙作用;能延長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有鎮(zhèn)靜作用。白花前胡提取粗精和正丁醇提取物能增加冠脈血流量,但不影響心率及心肌收縮力;傘形花內(nèi)酯能抑制鼻咽癌KB細胞的生長。 3.臨床研究: 前胡粉口服治療菌痢,效果顯著,對慢性腸炎也有較好療效(浙江中醫(yī)雜志,1981,8:358);麻黃、前胡2味,煎汁,稍加白糖頻服,治療小兒腹瀉138例,藥后臨床癥狀消失126例,占91.3%(浙江中醫(yī)雜志,1988,9:403);白花前胡,水煎服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繼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對血流動力學、血氣及其它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4,2:122)。 【參考文獻】 1.《名醫(yī)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jié)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2.《本草綱目》:“清肺熱,化痰熱,散風邪。” 3.《藥義明辨》:“其功先在散結(jié),結(jié)散則氣下,而痰亦降,所以為痰氣要藥” 【圖片】 前胡 ![]() 前胡藥材及飲片 ![]() 白花前胡 ![]() 藥材前胡 ![]() 黃花前胡 ![]() 【表格】 前胡《中藥歌決》 【歌決】 前胡苦寒歸肺經(jīng),解熱鎮(zhèn)咳止疼痛; 感冒發(fā)熱咳嗽喘,氣逆頭痛胸悶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