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化濕藥 >

藿香

時間:2017-03-26 19:53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藿香 【拼音】 Huoxiang 【概述】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產于廣東、海南等地。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止嘔,解暑。 【應用】 1、濕
【標題】
藿香
【拼音】
  Huoxiang
【概述】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產于廣東、海南等地。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止嘔,解暑。
【應用】
  1、濕阻中焦。本品氣味芳香,為芳香化濕濁要藥。又因其性微溫,故多用于寒濕困脾所致的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癥,常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不換金正氣散(《和劑局方》)。
  2.嘔吐。本品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之嘔吐,本品最為捷要。常與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湯(《和劑局方》)。若偏于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等。
  3.暑濕、濕溫。本品既能化濕,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暑濕證者,配紫蘇、厚樸、半夏等,如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若濕溫病初起,濕熱并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
【注意】
  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鮮品加倍。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含揮發油約1.5%,油中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其它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等。另有多種其他倍半萜如竹烯等。尚含生物堿類。
  2.藥理作用: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斂止瀉、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等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以藿香為主配伍葫蘆茶、矮地茶,水提取,制成膠囊,陰道內外用,用治念珠性陰道炎,有良效(中醫雜志,1979,8:52)。
【參考文獻】
  1.《名醫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2、《本草圖經》:“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3、《本草正義》:“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圖片】
  藿香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