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砂仁《青陽客棧》 【名稱】 砂仁 【英文】 陽春砂Villous Amomrum Fruit ,縮砂Cocklebur-like Amomum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Amomi 【異名】 縮砂仁(《醫(yī)學(xué)啟源》),縮砂蜜(《藥性論》),縮砂密(《綱目》)。原植物陽春砂仁又名:春砂仁(《古今藥物別名錄》),陽春砂(《中藥志》)。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有香氣。歸脾、胃、腎經(jīng)。 【功效】 化濕開胃,行氣寬中,溫脾止瀉,安胎。 【藥用】 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 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仁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Wall. ex Baker)T. L. Wu et Senjen [A. xathioides Wall. ex Baker] 和海南砂仁 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成熟果實或種子。 【應(yīng)用】 用于濕阻中焦,脾胃氣滯及脾胃虛寒之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泄瀉。砂仁善化濕、溫中、行氣,為醒脾開胃之佳品,凡脾胃濕阻、氣滯、寒凝、食積納呆之證皆可應(yīng)用。常與木香同用,并隨證配伍其他藥物。如濕阻中焦者,配厚樸、蒼術(shù)、白豆蔻等化濕行氣之品;脾胃氣滯,食入不化,脘腹脹滿作痛者,宜與白術(shù)、枳實益氣行氣藥配伍,如《景岳全書》香砂枳術(shù)丸;若脾胃虛弱而致食少脘痞腹脹者,于健運脾胃方藥之六君子湯中加入本品,以助脾運,如《古今名醫(yī)方論》香砂六君子湯;脾胃虛寒,腹痛泄瀉或嘔吐者,于理中湯輔以本藥,益增其溫中止痛止瀉之功,如《醫(yī)燈續(xù)焰》香砂理中湯。《藥性論》治冷滑下痢則與溫中止瀉之附子、干姜等同用。《本草述》獨用為末入食鹽泡服,用治干霍亂。若霍亂轉(zhuǎn)筋,腹痛吐瀉因于寒濕傷中者,又常與霍香、陳皮、木瓜等藥配伍。 用于妊娠惡阻,腹痛,胎動不安。砂仁能行氣和胃,凡濕阻氣滯所致的妊娠嘔吐用之頗宜,常同善于止嘔的半夏配伍;若惡阻偏寒者,配生姜汁同服,如《濟生方》縮砂散;偏熱者,配黃芩、竹茹;如因脾虛氣滯,嘔不能食者,可配白術(shù)、蘇梗等以健脾理氣,和胃止嘔。本品亦治妊娠腹痛,如孫用和治妊娠受觸傷而致腹痛,胎動不安,以砂仁為末,熱酒調(diào)服;如腹病因于氣滯血阻者,可與香附或蔥白并施,如《蒼生司命》砂仁蔥白湯;若因寒凝氣滯,腹痛較劇者,又當(dāng)與散寒止痛的附子相伍。 此外,取砂仁行氣之功,亦可用于痰氣互結(jié),胸膈悶脹,如《簡便方》以蘿卜汁浸砂仁焙干研末服。借其溫中暖腎之效,又治奔豚氣痛,每與小茴香、吳茱萸等溫里散寒藥同用。臨床上用熟地等補益滋膩藥中配伍小量砂仁,可行氣開胃,使補而不滯。 【注意】 陰虛有熱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態(tài)】 1.陽春砂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2~2m。根莖圓柱形,匍匐于地面,節(jié)上具鞘狀膜質(zhì)鱗片。芽鮮紅色,錐狀。莖直立,圓柱形。葉無柄或近無柄;葉舌半圓形,長3~5mm,棕紅色或有時綠色;葉2列,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40cm,寬2~5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微毛。花葶從根莖上抽出,長7~15cm;總花梗長3~10cm,被細柔毛;鱗片膜質(zhì),橢圓形,褐色或綠色,長0.8~2.5cm,先端鈍圓,基部常連合成管狀,穗狀花序橢圓形,總苞片膜質(zhì),長橢圓形,長約1.8cm,寬約0.6cm;苞片管狀,白色,長約1.1cm,膜質(zhì),先端2裂;花萼管狀,白色,長約1.7cm,先端具三淺齒;花冠管細長,白色,長1.8~2.0cm;唇瓣圓匙形,白色,長寬1.6~2.0cm,中央部分稍加厚,呈淺黃色或黃綠色,間有紅色斑點,先端2淺裂,反卷;側(cè)生退化雄蕊2,位于后瓣的基部,呈乳頭狀突起;雄蕊1,長約1cm,花藥長約6mm,藥隔附屬體3裂,先端裂片半圓形,反卷,兩側(cè)裂片細小,花絲扁平,較花藥略短;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橢圓形,長1.5~2cm,直徑約1.5cm,具不分枝的軟刺,棕紅色。種子多數(shù),聚成一團,有濃郁的香氣。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于氣候溫暖、潮濕、富含腐殖質(zhì)的山溝林下陰濕處。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現(xiàn)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等地區(qū)均大面積栽培,廣西有野生。 2.綠殼砂仁 本變種與正種外部形態(tài)極相似,區(qū)別點是:本變種根莖先端的芽、葉舌多呈綠色,果實成熟時亦為綠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于海拔600~800m的山溝林下陰濕處或栽培。分布于云南南部。 3.海南砂仁 與砂仁不同之處為:本種葉舌極長,長2~4.5cm。果具明顯鈍3棱,果皮厚硬,被片狀、分裂的柔刺,極易識別。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于山谷密林中。主要分布于海南,廣東的徐聞、遂溪有引種栽培。 【產(chǎn)地】 1.陽春砂仁 Fructus Amomi Villosi 主產(chǎn)于廣東省陽春、信宜、高州,云南;福建、廣西亦產(chǎn)。多為栽培品。銷全國,并有少量出口。品質(zhì)較好。 2.綠殼砂仁 Fructus Amomi Xanthioidis 主產(chǎn)于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等地,我國云南亦產(chǎn)。銷全國。 3.海南砂仁Fructus Amomi Longiligularis 主產(chǎn)于海南、廣東湛江地區(qū)。銷全國。品質(zhì)較差。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藥性論》,謂:“縮沙蜜出波斯國(今伊朗)。”《海藥本草》云:“今按陳氏,生西海(今印度洋、波斯灣、地中海)及西戎諸國……多從安東道來。”《本草圖經(jīng)》曰:“縮沙蜜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已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皮緊厚而皺,如栗紋,外有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黑色。”并附有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縮沙蜜圖一幅,特征與上文一致。綜上所述,古代砂仁產(chǎn)地就有國產(chǎn)、進口之分;進口者即今之綠殼砂仁;產(chǎn)嶺南者即今陽春砂仁。 【商品規(guī)格】 陽春砂仁:又名陽春砂、春砂仁、春砂、蜜砂仁、土砂仁、土密砂。為植物陽春砂的干燥果實。主產(chǎn)于廣東省陽春、信宜、高州等地。廣西亦產(chǎn)。本品種品質(zhì)最優(yōu)。 海南砂仁:又名海砂仁。為植物海南砂的干燥果實。主產(chǎn)于海南島及湛江地區(qū)。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