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成分】 根莖含鈴蘭苦甙、鈴蘭甙、以及山柰酚甙、槲皮醇甙和維生素A,尚含淀粉25、6-30、 6%及粘液質。葉及根莖又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e-z-carboxylic acid)。根莖含粘液質(系多聚糖,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微量皂甙,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環氮丁烷-2-羧酸 (azetidin-2-carboxylic acid),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質、甾體皂甙。 根莖還含有玉竹粘多糖(odoratam),4種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 -fructan O-A,B,C,D)。 【藥理作用】 1.玉竹含有的甾甙,對心肌的作用與鈴蘭制劑類似。玉竹配糖體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玉竹煎劑的作用與玉竹配糖體類似。 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強燒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體水平,改善脾淋巴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 【采收加工】 栽種3~4年后于8~9月收獲,割去莖葉,挖取根莖,抖去泥沙,曬或炕到發軟時,邊搓揉邊曬,反復數次,至柔軟光滑、無硬心、色黃白時,曬干。有的產區則將鮮玉竹蒸透,邊曬邊搓,揉至軟而透明時,曬干或鮮用。 【炮制】 1.玉竹 《雷公炮炙論》;“采得,先用竹刀刮上節皮了,洗凈。”《外臺》:“切。”《圣濟總錄》:“去土及梗。”《審視瑤函》;“去殼;捶碎。”《本草蒙筌》:“銼成細片。”《本草從新》:“去毛。”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炙玉竹 《雷公炮炙論》:“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本草蒙筌》:“蜜水浸一宿,文火焙干。”現行,取煉蜜置鍋內,加適量開水稀釋后,投入凈玉竹片,用文火炒拌均勻,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玉竹片100kg,用煉蜜12kg。蜜炙可增強補益止咳作用。 3.蒸玉竹 《圣惠方》;“刮皮蒸曝千。”《滇南本草》:“蒸露三次曬干。”《本草通玄》:“水浸半日,飯上蒸透,焙干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置適宜容器內蒸至外黑內呈棕褐色,切段,干燥。 4.酒玉竹 《本草備要》:“竹刀刮去皮節,蜜水或酒浸蒸用。”現行,取凈玉竹片加黃酒拌勻,悶潤,置籠屜內蒸透,取出,攤晾。每玉竹片100kg,用黃酒25kg。酒制以增強祛風作用。 貯干燥容器內,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防霉,防斑。炙玉竹、酒玉竹、蒸玉竹,密閉。 【附方】 1.治肺熱咳嗽 玉竹12g,杏仁9g,石膏9g,麥冬9g,甘草6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虛咳 ①玉竹15~30g,與豬肉同煮服。(《湖南藥物志》)②王竹12g,百合9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3.治肺結核咳血 玉竹9g,大黃炭3g,地骨皮炭、白及各12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發熱口干,小便澀 萎蕤五兩。煮汁飲之。(《外臺》) 5.治胃熱口干,便秘 玉竹15g,麥冬9g,沙參9g,生石膏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6.治秋燥傷胃陰 玉竹三錢,麥冬三錢,沙參二錢,生甘草一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 7.治糖尿病 玉竹、生地、枸杞各500g。加水7.5kg,熬成膏。每服1匙,日3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8.治陰虛之體感冒風溫,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 生葳蕤二至三錢,生蔥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錢至錢半,東白微五分至一錢,淡豆豉三至四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炙草五分,紅棗兩枚。煎服。(《通俗傷寒論》加減葳蕤湯) 9.治男婦虛證,肢體酸軟,自汗盜汁 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10.治夢遺,滑精 玉竹、蓮須、金櫻子各9g,五味子6g。煎服。(《安徽中草藥》) 11.治卒小便淋澀痛 芭蕉根四兩(切),萎蕤一兩(銼)。上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錢,攪令勻。食前分為三服服之。(《圣惠方》) 12.治白喉性心肌炎及末梢神經麻痹 玉竹、麥冬、百合、石斛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13.治濕溫傷人,久久不已,發熱身病 萎蕤一兩,茯苓三錢。煎服。(《易簡方論》萎蕤湯) 14.治熱痹,四肢風軟無力 萎蕤、防風、黃芪、枸杞子各四兩,羌活一兩。俱炒熱,浸酒飲。如不飲酒者,分作十貼,水煎服。(《本草匯言》) 15.治傷寒數日,余熱不解,時發寒熱 萎蕤、柴胡(去苗)、羚羊角(鎊)各一兩,石膏(碎)半兩。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圣濟總錄》) 16.治中風暴熱,四肢拘攣,不能轉動 葳蕤一兩,黃芪、當歸各五餞,膽星、天麻各三錢。水煎服。(《本草匯言》引姜士農《本經錄》方) 17.治嗜睡 玉竹25g,木通10g。水煎服。[《吉林中醫藥》1987,(1):5] 18.治眼見黑花,赤痛昏暗 萎蕤(焙)四兩。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薄荷二葉,生姜一片,蜜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服。(《圣濟總錄》甘露湯) 19.治赤眼澀痛 萎蕤、當歸、赤芍藥、黃連等分。煎湯熏洗。(《衛生家寶方》) 20.治跌打損傷 ①玉竹根15g。泡酒服。(《湖南藥物志》)②鮮玉竹根搗爛外敷。(《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萎蕤味甘,平。主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 《名醫別錄》:無毒。主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 《藥性論》:君。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服食無忌。 《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 《藥性賦》:味甘,平,無毒。降也,升也,陽中陰也。其用有四:風淫四末不用,淚出兩目眥爛;男子濕注腰疼,女子面生黑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