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大棗《青陽客! 【名稱】 大棗 【英文】 Chinese Date 【拉丁文】 Fructus Jujubae 【異名】 壺(《爾雅》),木蜜(《廣記》),干棗、美棗、良棗(《別錄》),紅棗(《梅師方》),棗(《詩經》),干赤棗(《寶慶本草折衷》),膠棗(《日用本草》),南棗(《食物本草》),白蒲棗、半官棗(浙江),刺棗(四川)。 【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心、脾、胃經。 【功效】 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和藥性。 【藥用】 為鼠李科植物棗 Ziziphus jujuba Mill. 的果實。 【應用】 1. 用于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能補中益氣。常配黨參、白術等以增強療效。 2. 用于血虛萎黃及婦女臟躁,神志不安。能養血安神。治血虛萎黃,常配熟地黃、阿膠等同用;治臟躁神志不安,常配甘草、小麥以養心寧神,如甘麥大棗湯。 3. 用于藥性較峻烈的方劑中,可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并保護正氣。如十棗湯,即系以之緩解甘遂、大戟、芫花之峻下與毒性,保護脾胃。此外,常配伍生姜,入解表劑以調和營衛;入補益劑以調補脾胃,均可以增強療效。近年報道,用治過敏性紫癜有效。 【注意】 凡濕盛、痰凝、食滯、蟲積及齒病者,慎服或禁服。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有長枝、短枝和新枝,長枝平滑,大毛,幼枝纖細略呈“之”形彎曲,紫紅色或灰褐色,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cm,粗直,短刺下彎,長4~6mm;短枝短粗,長圓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于短枝上。單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6mm,長枝上的可達1cm ;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2~4cm;先端鈍圓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稍偏斜,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脈;S綠色;兩性,常2~8朵著生于葉腋成聚傘花序;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圓形,基部有爪;雄蕊5,與花瓣對生;著生于花盤邊緣;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2室,與花盤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長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5~2cm,成熟時紅色,后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兩端銳尖。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種植。 【產地】 我國黃河流域普遍生長,河北、河南、山東尤為盛產。 【品種考證】 大棗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別錄》謂:“生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平澤。”陶弘景曰:“今青州(今山東省境)出者形大核細,多膏甚甜。”《本草圖經》云:“大棗,干棗也,生棗并生河東。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晉、絳州者特佳。”李時珍曰:“棗木赤心有刺,四月生小葉,尖觥光澤,五月開小花,白色微青。南北皆有,惟青、晉所出者肥大甘美,入藥為良。”可見古代認為山東、山西為大棗的主要產地,而且山東產者質量較好。根據《綱目》的形態描述并參考《本草圖經》附圖的特征,均說明大棗的原植物是古今一致的。 【商品規格】 大棗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一般以紅棗為主。本品以個大、色紫紅、肉厚、油潤者為佳。 【化學成分】 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粘液質,維生素A、B2、C、微量鈣、磷、鐵。大棗含碳水化合物約73%,蛋白質約3.3%,另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胡蘿上卜素及鈣、磷、鐵等化合物。又據分析,自果肉中測出水溶性浸出物62.5%,在水浸出物中含有D-果糖約30.8%, D-葡萄約32.5%,蔗糖約8.8%,果糖和葡萄糖的低聚糖約13%,阿拉伯聚糖及半乳糖醛酸聚糖少量。此外,尚含少量蘋果酸、樹脂、香豆素類衍生物、鞣質及多種氨基酸。又從大棗中分離得到4種達瑪烷型皂甙,分別為棗皂甙Ⅰ、Ⅱ、Ⅲ(zizyphus saponin Ⅰ,Ⅱ,Ⅲ)和酸棗仁皂甙B(Ⅳ),它們的甙元均為酸棗皂甙元,其糖的組成為: Ⅰ為L-阿拉伯糖、D-葡萄糖和6-脫氧-L-塔洛糖(1:1:1);Ⅱ為L-阿拉伯糖、D-葡萄糖和L-鼠李糖(1:1:1); Ⅲ為L-鼠李糖、6-脫氧L-塔洛糖、D-葡萄糖和D-木糖(1:1:1: 1)。酸棗仁皂甙B為L-阿拉伯糖、D-葡萄糖、L-鼠李糖和D-木糖(1:1:1:1)。此外大棗中含有樺木酸、齊墩果酸、山楂酸-3-O-反式-對-香豆酰酯、山楂酸-3-順式-對-香豆酰酯和三種新的脂肪酸的香豆酰酯;尚含多種氨基酸、36種微量元素,以及cAMP樣物質。又謂含抗過敏有效成分乙基α-D-呋喃果糖甙(ethyl α-D-fructofuranoside)。 【藥理作用】 1 中樞抑制作用 大棗具有催眠及增強睡眠作用。以延長硫噴妥鈉作用為指標分離出苯甲醇糖甙類(尢刺棗芐甙)I及II;催吐蘿芙木醇及其糖甙類(長春花甙、無刺棗催吐醇甙I及II)和柚皮素-C-糖甙類[6,8-二-C-葡萄糖基-2(S)-柚皮素和6,8-二-C-葡萄糖基-2(R)-柚皮素]。其中的柚皮素-C-糖甙類以證明可減少自發活動及對刺激的反射作用,并具有引起僵住癥的作用。 2 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損傷肝臟的家兔模型,每日喂給大棗煎劑30%30ml/kg(9g/kg),共1星期,結果血清總蛋白與清蛋白較用藥前有所增加,食欲改善。表明大棗有護肝作用。 3 增強肌力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大棗煎劑30%0.3ml/10g(即9g/kg),共3星期,結果其體重較對照組冥想增加。在游泳試驗中,其游泳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 4 抗變態反應作用 大棗乙醇提取物每日腹腔注射100mg/kg,連續5d顯示出與硫唑嘌呤同樣的對大鼠IgE引起的反應素性抗體不抑制。其活性成分為乙醇提起過程中生成的乙基-a-D-呋喃果糖甙,其衍生物對5- 羥色胺和組胺有拮抗作用,并也有抗變態反映作用。用抗IgE抗體在體外刺激制敏者外周血嗜堿性白細胞,可是白三烯D4(LTD4)釋放增加,如加入大棗提取液則可抑制LTD4的釋放。提示其在抗I型變態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底儜B反應方藥如小柴胡湯、葛根湯、麥門冬湯等含有大棗,均可使白細胞內cAMP升高,除去大棗后此作用消失。提示大棗所含cAMP易透過白細胞膜,使細胞內cAMP升高,抑制了LTD4的釋放,因而抑制了變態反應。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