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規格】 白術因產地、栽培或野生等條件不同,歷史上形成不同的商品規格。 於術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於術,即野生術之產于於潛者”。其形細瘦彎曲,形如雞腿,外皮紅潤光澤,少(疒氣)瘩,內心有朱砂點。氣清香,味甘少辣。根據形狀,商品又稱“雞腿術”。常切成片曬干,作“生曬術”藥用。 冬術 系白術以冬天太陽曬干,又稱生曬術。多取奉化、東陽,新昌所產。形短壯,呈如意頭的白術曬干,亦有切片曬干稱“冬片術”。質嫩筋少,色澤較佳。冬術易泛油,需在石灰缸內貯藏。 徽術 產于皖南歙縣,以家種為主,故又稱為“種術”。當地有兩種:產街源一帶多白色氣清香;產大洲一帶多蒼色,氣味濁似蒼術。徽術形很不整齊,大小懸殊,大者如拳,小考如指,外皮灰褐色,內淺褐色。大者商品稱“大種術”,小者稱“小種術”。其細長盤成球形,叫“小圓術”,如鈕扣者又叫“扣子術”。 飛子術 產浙南龍泉,選徽術質佳者。起土后將其切開復植之,經四、五個月后起土,將根莖軋成圓球形,曬干,因保留細長苗莖,俗稱“金錢吊葫蘆”,簡稱金錢術,又稱“湖廣術”。其加工者多系仙居人,亦有稱為“仙居術”。 浙江產白術曾有大山、小山之分。東陽、磐安產為大山貨,個形長;新昌、螺縣所產多為小山貨,個形短壯。1958年根據白術的大小分為七級。即1等(12只)、2等(16只)、3等(22只)、4等(30只)、5等(44只)、6等(56只)、7等(56只以上),均按每市斤計算。對其中外形差的花子(即瘤狀突起嚴重)、武子(分枝二叉以上者)、長條術作降級處理。70年代,不論大小和外形優劣實行“統術”一個規格。術農栽培單純追求個大,忽視外形,結果花子、武子及長條術增加。1980年起重新恢復商品規格等級。在內銷白術中選取田雞形(蛙形)或雞腿形者出口。 此外,商品中尚有一種關蒼術,在東北吉林等地區稱朝白術,在當地作土白術入藥,其詳細情況可見蒼術項下。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1.4%,主要成分為蒼術醇(Atractylol)、蒼術酮(Atractylon)等,并含有維生素A。 根莖含揮發油約1.4%,油中含蒼術酮(a-tractylone),尚含白術內酯甲、乙(butenolide A,B)、芹烷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8-one]、β-芹油烯(β- Se-linene)、桉樹萜(aromaden-drene);另含氧香豆素類(oxicoumarines)、糖類及樹脂等。 【藥理作用】 1. 白術水煎劑和流浸膏灌胃或靜脈注射對大白鼠、家兔、狗等,均能產生明顯而特久的利尿作用,并能促進鈉的排出。 2. 白術揮發油對109食管癌細胞有體外抑制作用。將藥物與109食管癌細胞接觸 24~48小時后, 白術揮發油(500μg/ml)、白術揮發油中性部分(5~10μg/ml)、 蒼術酮(50μg/ml)、白術內酯B(100μg/ml)均有抑制作用,可使細胞脫落,核固縮,染色質濃縮, 細胞無分裂或分裂極少。 3. 白術水煎劑,在體外有抑制絮狀表皮癬菌及顯形奴卡氏菌作用。 【采收加工】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后,選晴天,挖掘生長2~3年的植物根部,除去泥土,剪去莖桿、須根,將根莖烘干,烘溫開始用100℃,待表皮發熱時,溫度減至60~70℃,4~6h上、下翻動一遍,半干時搓去須根,再烘至八成干,取出,堆放5~6d,使表皮變軟,再烘至全干。亦可曬干,需用15~20d,曬至全干。鮮時切片或整個曬干,則稱為曬術或冬術。 【炮制】 1.白術 《千金要方》:“切。”《傷寒總病論》:“去蒂,去皮。”《衛生寶鑒》:“搗碎。”《仁術便覽》:“去梗及黑油者。”《普濟方》:“銼碎、切薄片。”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凈,悶潤透,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過篩。 2.炒白術 《博濟方》:“銼碎,炒黃。”《醫宗必讀》:“炒焦。”現行,取白術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黃色,取出放涼。 3.麩炒白術 《蘇沈良方》:“米泔水浸一宿,切,麩炒黃色。”現行,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待麩皮冒煙時,倒入白術片,拌炒至表面深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白術片100kg,用麩皮10kg。麩炒白術偏于祛濕利水。 4.土炒白術 《外臺》:“土炒。”《本草蒙筌》:”白術咀后,人乳潤之,制其性也,潤過陳壁土和炒。”《本草備要》:“白術,用糯米汁浸,陳壁土炒。”現行,取灶心土(伏龍肝)粉置熱鍋內,用中火炒熱,倒入白術片,拌炒至表面掛土色,有香氣逸出時,取出,篩去土粉,放涼。每白術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5.泔制白術 《博濟方》:“米泔浸一宿,洗凈。”《普濟方》:“米泔浸一宿,銼碎,炒。”現行,將白術片用米泔水拌勻,浸泡至透,撈出,曬干。每白術片100kg,用米泔水100kg。 6.米白術 《長沙藥解》:“泔浸切片,盤盛,隔布上下鋪濕米,蒸至米爛,曬干用。”現行,先將米撒于鍋內,待冒煙時,倒入白術片,用文火炒至米成黑色,白術呈焦黃色為度,取出,篩去焦米,放涼。每白術500kg,用米100kg。 7.鹽白術 《壽世保元》:“鹽水炒。”現行,先將白術片用文火炒至外皮焦黑色時,噴入鹽水,炒干,取出放涼。每白術500kg,用食鹽15kg。 8.蒸白術 《本經逢原》:“飯上蒸數次。”現行,取白術片蒸8h,趁熱倒出,曬1d,或文火烘干,加入蒸出的白術汁適量與白術片拌勻后,再蒸再拌;第3次蒸4h,至外黑如漆,內呈醬色為度,趁熱取出,攤開,曬干或文火烘干。 9.白術炭 《本經逢原》:“燒存性。”現行,取白術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黑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防蛀;白術炭散熱防復燃。 【附方】 1.治脾虛脹滿 白術二兩,橘皮四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寬中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