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血液腫瘤或“血癌”,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白血病,其實還有一種常見的血癌叫“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中的漿細胞發生惡性癌變而成,發病率僅次于淋巴瘤。 筆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血液科李娟教授在國內率先采用“含新藥的誘導方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維持治療”的整體治療策略,將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至95.4個月,很多患者已經生存了十多年,多發性骨髓瘤逐漸從惡性腫瘤變成了一種慢性病。 李娟介紹,多發性骨髓瘤多發于中老年人,發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惡性程度高,患者在以前的生存期僅33個月。如今,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有了多種新藥,包括“反應停”(沙利度胺)、“瑞復美”(來那度胺)在內的免疫調節劑,以及“萬珂”(硼替佐米)等蛋白酶體抑制劑。 2006年起,李娟在國內較早提出和執行“含新藥的誘導方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維持治療”的整體治療策略。這種治療方式一般是對患者先進行4個月的誘導治療,將骨髓中的惡性細胞盡量減少,再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移植成功后,繼續使用藥物進行維持治療。 截至目前,已有幾百例骨髓瘤患者接受這種治療,他們的中位生存期延長了近3倍,達到了95.4個月。其中,不少患者至今已經無病存活了11年,且未見復發跡象。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