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醫院組織專家教授下鄉義診,原計劃一天的活動,只堅持了兩個小時便匆匆收攤走人。群眾稱這種形式大于內容的義診為“一陣風”。 專家教授利用業余時間,主動下基層到鄉村進行義務診斷,是種美德,即使是兩小時,也殊為不易。而對于基層群眾而言,能有這么一次向城里專家問診求醫的機會,更為不易。很多人早早起床、擱下農活,還有的步行十幾里路前來。群眾如此珍惜這種機會,是因為平時沒條件接觸名醫專家,更別說讓他們到家門口給自己看病。正因此,一些義診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要在有限的時間與條件里,盡可能地保障義診的時間與質量,千萬不要“看輕”這項活動的價值,走個過場、落點名聲就完事,讓群眾很失望。 下鄉義診,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釋放了對邊遠群眾尤其是困難群體的善意,對于改善醫院形象、緩解醫患矛盾,都有積極意義。無論從履行社會責任,還是滿足群眾期盼來說,都應該盡心盡責把“義診”活動開展好。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