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天氣逐漸進入由熱變涼的過渡時期。不過,我國民間素有“秋老虎”的說法,立秋以后還有經歷一段高溫、潮濕的苦夏。針對民間立秋“貼秋膘”的傳統,醫生提醒,這一做法并不適合都市白領人群,立秋以后“甩肉”控體重更健康。同時,立秋后注意預防四種呼吸系統疾病。 立秋日多地延續高溫天氣 “秋老虎”威力不小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室測算,今年將在8月8日4時01分立秋。不過,立秋并不代表秋天已經到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進入秋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并不意味著秋天到來。 昨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高溫天氣仍在持續。7日白天,受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影響,江南大部、華南大部、江淮西南部、陜西南部、四川東北部、重慶東北部、貴州東部以及新疆準噶爾、吐魯番、塔里木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江西中南部、福建南部、廣東北部、重慶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吐魯番盆地可達40~44℃。 不過,也有部分地區在立秋日迎來了降雨,或能稍稍緩解高溫天氣。中國天氣網數據顯示,8月8日08時至9日08時,東北地區中北部、西北地區東部偏西地區、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大部、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大部、浙江東部和南部、江西東南部等地有暴雨,福建中東部和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一般來說,立秋以后,天氣早晚涼爽,白天尤其是中午依然暑氣炎炎。今日立秋,苦夏日子是不是熬出頭了?事實上,立秋之后,氣溫還可能回升,重新出現酷熱難耐的天氣,“秋老虎”威力不容小覷。 貼秋膘白領“約起來” 專家:不如甩肉更健康 “貼秋膘”是我國民間流行的過節方法,就是在立秋這天“以肉貼膘”,通過食用豬肉、牛肉、羊肉等高熱量的食物滋補身體。 在北京工作的網友趙先生表示:“立秋這么快就來了,有朋友約我出去吃飯,說是立秋了要貼秋膘,我這個夏天的減肥計劃還沒完成呢。”網友陳女士則表示,立秋當天恰是周六,她已經跟閨蜜約好,這天先去逛商場,然后一起享受美食,“大小也算個節日,吃點好的補補”。 在過去,北京、河北、東北一帶民間十分流行“貼秋膘”。現代社會,立秋“貼秋膘”則成了朋友相聚、大快朵頤的最佳理由。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鄧旭光表示,幾十年前民間體力勞動多,沒有空調、電扇一類的現代化電器,經過夏天的消耗,往往出現消瘦。天氣轉涼以后,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補”回來,確實有必要。 “現代都市人大多以腦力勞動為主,而且能享受空調、風扇,大量吃冷飲、瓜果。特別是白領,夏天不但不會瘦下去,還有可能增加體重。對他們來說,貼秋膘就不合時宜了,反而控制好體重才更健康。”鄧旭光說。 立秋后“除濕”重于“潤燥” 預防四種呼吸道疾病 鄧旭光提醒,立秋以后養生重在“除濕”,而不是一聽到“秋”就要潤燥。鄧旭光表示:“中醫習慣把一年分為五個季節,即春、夏、長夏、秋、冬,從大暑到立秋、處暑、秋分的季節都屬于長夏,這個時節依然‘水深火熱’,氣溫不降、雨水不減。因此,立秋后約一個月內,保健的關鍵依然是除濕,要堅持鍛煉,補充健脾除濕的食物。”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張立山表示,立秋以后季節交替,容易誘發過敏性哮喘和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感冒等四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反復發作,應注意防范。 預防秋季過敏性哮喘和鼻炎,平時應盡量避免著涼、感冒,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內。其次是避開過敏源,避免接觸花粉、塵螨、油煙、油漆等,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癥狀的食物,如海產品、冷飲等。 對于慢性支氣管炎,首先要注意預防感冒以外,還應積極控制感染。對于年老體弱且無力咳痰的病人,或者痰量較多的病人,除了遵照醫囑祛痰以外,還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流通。 此外,立秋后早晚溫差較大,對于兒童來說,如果護理不當,容易患上感冒。家長要及時為孩子增減衣物,運動、活動時換上吸汗、寬松、透氣好的衣服,運動完滿頭大汗不要直接對著空調和電扇吹。對于幼童來說,要注意足底的保護,從炎熱的室外回屋時,不要立刻光著腳在涼地板上走。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