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期而遇的交鋒 一次不容有失的大考 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 圍追堵截,第一天就打響“硬仗” ![]() 5月24日,海珠疫苗移動接種專車首發開進瑞寶街。 ![]() 5月21日下午,中山七路戴口罩出行的路人。 ![]() 5月21日中午,在荔灣區進行核酸檢測的護士李佩真脫下防護服、全身被汗水浸透。(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除署名外) 小夏記“疫” 1 編者按 這是一場不期而遇的交鋒。 這是一次不容有失的大考。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 5月21日起,廣州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硬仗。整座城市凝聚起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的強大力量。 烈日下、風雨里,壓力之下、焦點之中。一個個奔忙而堅定的身影,一張張疲憊卻堅毅的面孔,一次次緊急而又有序的行動……一枝一葉,牽動人心;點點滴滴,值得銘記。 為進一步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為進一步凝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從今天起,廣州日報推出《小夏記“疫”》系列報道,用心用情記錄這座城市的戰“疫”故事。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 第一天:發令槍響 5月21日 星期五 天氣晴 28~35℃ 錦龍社區,位于荔灣區的繁華地帶。人流密集,交通便捷,周邊美食林立。來廣州旅游的朋友可能會去過陳家祠——這個社區,就在陳家祠附近,步行距離不到500米。 我們的故事,就從錦龍社區說起。 在錦龍社區匯鑫閣,住著一位“老廣”,姓郭,今年75歲。5月20日下午,郭阿婆因身體不適,步行至荔灣區中心醫院就診。醫院發熱門診對其進行例行的核酸檢測。5月21日凌晨,核酸檢測初篩陽性。 這一結果,如同發令槍響!一場生死攸關的較量,即刻開始! 21日凌晨,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辦和荔灣區馬上啟動應急響應,省市領導以及應急小組趕赴現場,F場指揮部、10個工作小組很快成立,由領導干部分頭擔任各個工作組的組長。 連夜排查,就此啟動! 上午9時許,一紙通告打破了這個工作日的平靜——荔灣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報:發現1例新冠肺炎核酸疑似陽性人員。 新冠肺炎、疑似陽性!兩個關鍵詞,如驚雷炸響。自去年4月26日以來,廣州已沒有出現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這一例“疑似陽性”,瞬間讓1867萬廣州人繃緊了神經。 此時,荔灣區已初步排查出密切接觸者7人,全部隔離,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截至這天15時,廣州已采集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核酸樣本2.65萬份,對8個重點場所實施封閉式管理。截至17時,已初步甄別患者密切接觸者16人、次密接者67人,全部進行隔離采樣;已累計采樣3.18萬份,對于重點場所,已累計對外環境采樣135份…… 18時,廣州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病例情況、行程軌跡、重點場所情況、核酸檢測情況等重要信息:郭阿婆確診為新冠肺炎確診輕癥患者,16名密接者已隔離,7名家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8個重點場所已封閉……有網友感嘆:“廣州披露信息太快了,讓謠言都來不及傳。” 很多人不知道——這天一早,廣東省委常委會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召開會議;隨后,廣州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會議,傳達學習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荔灣區疫情防控方案。 這天,廣州市商務局專門就住宿餐飲行業防疫工作發布通知,要求從業人員做好疫苗接種,并強調接待家庭私人聚會聚餐一般控制在 10 人以下。 …… …… 醫院作為哨點,及時報告;應急處置,聞令而動;信息披露,果斷干脆、細之又細……一直在爭分奪秒,各流程井井有條。 5月21日,小滿。在二十四節氣里,小滿標志著炎夏登場。而身處中國“南大門”的廣州,其實早已進入酷熱模式。 在小滿節氣里,在熱火朝天中,這座城市拉開了一場硬仗的序幕。 第二天:“最美背影” 5月22日 星期六 天氣晴 28~36℃ 今天的戰“疫”故事,依然從凌晨開始。 5月22日凌晨,在“發令槍響”約24小時之后,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通告:龍津街錦龍匯鑫閣上調為中風險地區。 此時,李佩真剛剛回到家中。她是荔灣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護士,一個“90后”。凌晨時分,她剛剛結束8個多小時的執勤,換下濕衣服。 這時,記者正在找她,甚至全城都在找她——21日晚,一張照片開始在網上刷屏:在荔灣區錦龍社區核酸檢測站,一名護士的白大褂被汗水完全浸濕,衣服跟后背緊緊黏在一起。 網友說,這是廣州的“最美白衣天使”“最美背影”。 照片里的人,就是李佩真。 22日下午,荔灣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最新情況:截至5月22日下午2時,荔灣區錦龍社區疫情涉及所有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已采樣85450份,已完成74946份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在這則通報下,有網友留言:這么快采樣8萬多份,可見工作人員多辛苦。 的確,在這個龐大的數字背后,是聞令而動,是不舍晝夜,是高溫酷暑……根據要求,荔灣區龍津街道錦龍社區及附近居住工作的市民群眾“應檢盡檢”;5月4日~5月18日期間去過8個重點場所的,要主動就近檢測。來做檢測的人不斷涌來,“白衣戰士”們分秒必爭。 更讓人揪心的是,21日下午,荔灣區已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兩天荔灣區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看著那些下班特意趕來排長隊做核酸檢測的人,心里只想著趕緊給他們做,給大家一份安心。”李佩真說,現場不斷有人詢問采樣幾點鐘結束,她和同事們會回答:“沒有固定時間,直到做完隊伍中的最后一個人。” 面對鏡頭,李佩真一再強調自己很平凡。“其實,大家都很辛苦,衣服都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 崗位就是陣地,凡人亦是英雄。22日凌晨,在家中休整片刻后,李佩真和同事們再次接到集結電話,趕往下一個防疫點。 此時,很多人早已酣然入睡;這一夜,有的人則將徹夜不眠——正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夜晚,不計其數的普通人通宵達旦,爭取跑在病毒的前面。 第三天:再創新高 5月23日 星期日 天氣晴 26~35℃ 疫苗!疫苗! 5月21日,在“發令槍響”的這一天,廣州當日接種新冠疫苗39萬劑次,創下大規模接種工作啟動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 23日,廣州單日接種量超過50萬劑次,再創新高。 “打疫苗,戴口罩”“趕緊一起苗苗苗”“剛打完第一針,感覺棒棒噠”“點亮紅色木棉花,大家一起努力”……在線上,疫苗成為“熱門”詞匯;在線下,許多接種點排起了長龍。 早晨7點半從醫院出發、8點開始接種疫苗、12點半輪流吃午飯,吃完繼續接種,下午6點輪流吃晚飯,然后繼續工作;每天下班時間根據當日接種點疫苗數量清零的時間而定。這是一位醫務人員的“工作時間表”。 在花都區東風體育館接種點,廣州日報記者看到,疫苗接種點的工作遠比想象中繁重。疫苗接種、清點盤倉、數據核對、清潔、消毒、物資準備、急救設施整理歸位…… 在這個接種點,黃俊媚是有名的“快手”,一小時能為60人接種疫苗。而她的手也因不斷地掰疫苗瓶蓋,被磨得出血,干到起皮。她笑稱,自己一開工就進入機器人模式,腦子里只有接種的標準流程。 根據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提供的數據,截至23日中午12時,廣州新冠病毒疫苗的累計接種量已突破1000萬劑次。這背后,是廣州371個新冠病毒疫苗固定接種點、1518個標準接種單位醫務人員的搶時間、連軸轉、馬不停蹄。 “對于接種新冠疫苗,我們仍然是之前的建議:早一天接種,早一天獲得保護,早一天安心。”5月23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提醒,絕大多數人對新冠病毒易感,除了做好日常防護,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 5月23日,廣州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會議。會議要求,有力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加快構建免疫安全屏障。 5月23日晚,疫情有了最新進展。根據通報,廣州市新增1例無癥狀感染者,為之前確診病例郭某的丈夫陸某,在第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廣州必須更快、更快。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