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 新冠病毒是這樣被“揪出來”的
“這里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地方,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于負壓狀態,我們喜歡用‘三流’來形容它,即人流、物流、氣流的單向流動,確保在里面的污染物不會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主任林劍國說,而“這里”指的就是P3實驗室。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每天400多份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就是在這里開展的。一起來揭開省二醫P3實驗室的神秘面紗,看看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是怎樣被“揪出來”的。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陳淑華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而檢測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活,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操作中,實驗員面對眼前的樣本,需要“一個一個地揭開蓋子,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這無疑是與“病毒”正面交鋒,林劍國指出,實驗室內的檢測流程可分為5個步驟:樣本進入“傳遞窗”-滅活處理-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擴增反應判斷結果-高壓滅菌。 1.樣本進入實驗室。采集的檢測樣本如咽拭子或肛拭子,在進入P3實驗室前就得先進入一個特殊的窗口——“傳遞窗”,這個窗口也叫做Air Lock(空氣鎖)。這個傳遞窗有不能同時打開的雙重門,保證傳遞樣本時帶進去的空氣被隔離在雙重門中,保證實驗室外的環境不受污染。 2.檢測前的滅活處理。樣本在水浴箱經半個小時56℃高溫滅活,這樣會使病毒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在對樣本進行檢測時相對安全,但是病毒蛋白的基因序列并沒有受到影響。 3.進行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技師胡亮杉是進入P3負壓實驗室完成設備調試、程序設定、試劑試用等前期準備工作的第一人。 據她介紹,在標本處理間,實驗員拿到滅活后的樣本時,第一個動作就是振蕩,盡量讓拭子上的病毒洗脫在培養基溶液中,再靜置五分鐘進行沉淀。接下來就是開蓋加樣,必須人手操作,而且需要兩個人高度配合才能完成,一人擰開樣本罐蓋子,另一人拿著微量移液器在樣本罐中吸取微量溶液,放到另一個提取管里,一個樣本對應一個提取管,再擰上管蓋。 就這樣,400多份樣本要打開瓶蓋吸取轉移400多次,每一次都是實驗員與病毒面對面的“開撕”。 “樣本在開蓋轉移的過程中,病毒就非常容易暴露在實驗室的空氣中,近在咫尺,與我們幾乎就是零距離接觸了。”胡亮杉說,“開蓋加樣的時候,拿著微量移液器的手往往因為戴著雙重手套,而顯得有些笨拙,可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再加上眼罩、面屏和生物安全柜玻璃窗的三重阻隔,所有動作都顯得緩慢,手也因為勞累而不時顫抖,經常是左手扶著右手完成加樣的。” 人工核酸提取的步驟更是復雜,考驗的是實驗員的耐心與謹慎。 “核酸提取可以使用儀器輔助,但由于比對的需要,往往要加以人工操作,這需要反復進行離心、加試劑、洗滌等10多個步驟,其中需要打開管蓋的操作就達7次以上,完成一例人工核酸提取要50分鐘左右。”胡亮杉說。 4.擴增反應——45個循環繪制熒光曲線判斷結果。提取的核酸送到核酸檢測室內,就要上儀器了。提取的核酸加入到擴增試劑中,通過熒光PCR儀進行RT-PCR反應,先將提取的核酸逆轉錄成DNA,再以DNA為模版,對特定位點進行擴增,利用不同的溫度進行變性、退火和延伸,每個循環采集熒光值,45個循環后繪制熒光曲線,用時約110分鐘,實驗員根據熒光曲線分析判斷結果的陰性和陽性。 5.污染物的高壓滅菌處理。實驗過程產生的污物通過高壓滅菌后,按相關普通醫療垃圾處理。“物流”的終點在這里就結束了。 怎樣避免出現“假陽性”“假陰性”? 在P3實驗室,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假陰性”或“假陽性”。 檢測質量的保障措施在實驗室前就開始了——樣本采集人員須經嚴格培訓考核才能上崗,每個動作流程須按規定進行,樣本護送須由專人專道配送到實驗室。對可疑樣本,選用不同的試劑進行復核確定,以防止“假陰性”;每一批實驗,均會隨機插入三個以上空白對照,針對陽性樣本會進行病毒基因的測序比對,以防止“假陽性”;檢測后,定期隨機抽取檢測后的樣本送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測,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在P3實驗室工作是怎么樣的? 病毒核酸檢測,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工作人員的安全,中級防護服穿脫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在清潔區內穿戴中級防護服-通過緩沖間進入到實驗室內負壓工作間,在這里進行標本處理,核酸提取及檢測-完畢后進行空間、表面消毒,按順序脫下防護服-通過淋浴間更衣后,回到清潔區。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目前有21人,實行一天三班制。在疫情非常時期,為了滿足檢測需求,縮短檢測時間,在原有團隊基礎上,從風濕免疫科、血液科等科室實驗室調配增加人員。“偵察兵”的檢測團隊70%以上是碩士以上學歷,均經過分子生物學的培訓和擁有PCR上崗證。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生物安全要求,檢測人員需在P3實驗室負壓密閉的空間里穿著三級防護裝備,在5個小時內不吃不喝,甚至要穿戴成人紙尿褲以解決上廁所的需要,還要隨時克服因負壓差及嚴密裝備導致的頭暈、嘔吐等癥狀。 不僅如此,檢測人員還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咽拭子樣本是從疑似患者鼻咽部采集,可能含有較多新冠病毒,檢測人員從采樣罐里拿出樣本時,病毒在這樣密閉的環境中很容易借助空氣傳播。 “他們與戰斗在病房里的醫護人員不同,他們在實驗室里,每天與病毒近距離接觸,是別人看不見的‘最前線’。”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P3實驗室主任林劍國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