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粵平了解到,護士們最開始一天一個班是七個半小時。她們平時主要靠早上盡量吃油脂多、熱量高的食物,上班不喝水,生理期用成人紙尿褲。曾經有個護士在病房里暈倒后,出來脫了防護服,喝了點水后下午就去上班了。 一個生于1985年的同事跟李粵平閑聊時說起,由于一個多月沒回家,可能到時回去她兩歲多的小女兒都不認識她了。“但是她說,她覺得人生無悔,參與這樣一場牽動全國人民的心的抗擊疫情工作,非常興奮和自豪。” 李粵平說,當前,醫護人員零感染是因為普遍防護做得好,防護設備完善,此外人員調配和醫院后勤管理讓醫護人員基本沒有后顧之憂。賓館每天提供三餐,加上一些社會企業的捐助,醫護人員基本上不用為生活需求的事發愁,此外還做一些心理問卷調差,緩解心理壓力。 “我們是經過多次考驗的,沒覺得自己犧牲了多少,也沒覺得自己奉獻了多少。可能跟別人一說起這些,他們會覺得我們很偉大,但我們自己是沒有這種感覺的。”李粵平說。 病毒“偵察兵”: 不出來吃飯省下防護服 疫情暴發后,第三方的檢測機構承擔起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篩查工作。作為第三方醫檢的龍頭企業,廣州金域醫學集團已將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從1個加到7個,在湖北、廣東等全國20個省市區陸續開展核酸檢測,近1780人相關專業人員參與一線工作中。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臨床基因組中心分子遺傳檢測專家陳白雪便是其中的一員。她說,作為站在醫生后的醫檢人,疫情中的偵察兵,他們同樣要穿著高級別的防護服,在負壓實驗室里開展工作,常常他們不吃不喝工作7、8個小時。 金域醫學廣州實驗室單日檢測產能原來為2000例,現在已經做到日檢測量能達20000例。其中陳白雪所在的組一天能夠做近2000例。產能取得成倍增長,背后原因是公司的大規模投入與員工的超負荷運轉。陳白雪作為其中的個體,深刻感受到工作量的“排山倒海”之勢。 在大年初七經過一天的培訓后,陳白雪走上了一線檢測的“戰場”。“脫掉防護服的時候往往會很累,護目鏡都是霧氣,臉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陳白雪說這是近期的常態,檢測人員從早上八點半進入實驗室,到下午三點、四點離開實驗室。 核酸檢測是個連續的作業流程,中途停下會影響整個環節的效率,所以檢測人員常常在實驗室連續作業不吃不喝8小時。如果再用計步器計算他們在實驗室的步數,他們都能超過一萬步。 “我們就是想做多點檢測,并且防護服也很緊張,我們不想因為出來吃飯,就白白浪費一件。”陳白雪說。 曾經她因工作時長太長,一臉蒼白地出實驗室大門的時候,嚇到了辦公室的同事。除了在實驗室的8個小時,陳白雪還要解讀報告,所以每天在公司需要待差不多12個小時左右。 如今全國每日新增的確診病例數正在下降,但對于陳白雪等一大批檢測人員來說,樣本量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因為在復產復工中同樣需要大量的核酸檢測工作。 “樣本量還在增加,但是我們是欣慰的,因為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希望也正越來越近。”陳白雪說。 國際“友好使者”: 2萬口罩送武漢廣州市民 一位來自也門的留學生,疫情期間與三位也門友人一道走進廣州火車站,將從國外搜購而來的5000個口罩派送給路人和工作人員。戰“疫“無國界,這位留學生就是被稱作“友好使者”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三留學生薩格爾。 2月初,得知疫情嚴峻且防疫物資短缺的消息后,薩格爾和三位同樣來自也門的在穗留學生朋友頓覺心急如焚。他們當即決定:利用在國外的人脈資源,搜購2萬個口罩,寄給武漢支援當地人民。 海外搜購口罩可謂一波三折。他們在也門等地沒發現貨源,幾經探尋才在利比亞買到2萬個口罩。口罩到他們手中后,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防疫物資在廣州同樣緊俏。于是,他們決定寄往武漢1.5萬個,而把5000個留下,于2月22日結伴走進廣州火車站廣場,為返穗者和前線工作人員免費派送。 為什么選在廣州火車站?薩格爾說,異地務工者當中不乏來自農村的人們,他們經濟條件及社會渠道均欠佳,搶購口罩并不現實。果然,四人在火車站廣場一人送一個免費口罩,不過一個小時功夫,手中3300個口罩便一個不剩。余下1700個口罩,他們打算去廣州南站繼續派發。 “這2萬個口罩,花費的5萬多元,都是我們自己掏腰包。遇到很多市民真誠地感謝我們。其實能為這個給我們提供生活、學習,及發展機會的地方做點貢獻,一點點付出不算什么。”薩格爾三年前來中國求學,第一站是蘭州。為了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在一年半前轉學到廣州,報讀商務漢語,計劃在畢業后從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跨國貿易,“這里有著很多的可能性。” 疫情發生以來,盡管一些朋友回國了,遠在也門的家人也多次催他回去,但他仍決定留守廣州。“我很喜歡中國,不能遇到困難就離開。我不擔心這次疫情,中國一定會渡過難關。很高興能一直跟中國人民站在一起。” 街坊“守護者”: “0”就是最大的加油 抗疫戰場上,沖鋒在前的還有街坊“守護者”——社區民警。彭明智是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白云派出所東湖新村的社區民警,他把自己定位為“大城小警”,他說,“社區民警就是要守護好社區安寧,保護人民安全。” 疫情發生以來,在廣州各區,由社區民警和社區醫生、居委人員組成“三人小組”成了排查走訪重點的人員中堅力量,彭明智就是其中的一員。第一次上門排查的經歷讓彭明智印象深刻。他說,除夕夜突然接到第一個任務——對湖北來穗人員進行上門核查。同時還收到消息,有一戶湖北家庭即將出門走訪親戚。 “敲開門那一刻,居民對我們的到訪很詫異。”彭明智回憶說,面對居民的抵觸情緒,“三人小組”耐心地向居民解釋,勸說居民盡量不要出門。所幸,居民是通情達理的,他們對“三人小組”工作從不理解,到接受,再到主動配合。“后來,有的居民不留名給我們送上口罩等物品。”讓人倍感暖心。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