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醫療產經 >

我們是在跟病魔“搶”病人

時間:2020-02-24 04:29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Doctor001 點擊: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ICU掌舵人鄧西龍將14例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我們是在跟病魔搶病人 鄧西龍 在這次戰疫中,ICU全體人員上陣。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開篇語: 六十年一甲子,又一個庚子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阻擊戰驟然在華夏大地打響。有這樣一群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ICU掌舵人鄧西龍將14例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我們是在跟病魔“搶”病人



鄧西龍


在這次戰“疫”中,ICU全體人員上陣。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開篇語:

  六十年一甲子,又一個庚子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阻擊戰驟然在華夏大地打響。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向險而行,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戰“疫”中,與病毒做著面對面的較量。他們中,有為救治危重病人和他們臉貼臉的ICU主任,也有回湖北休假在武漢就地投入戰斗的疾控戰士,還有不顧危險再次沖上抗疫一線的感染過SARS的抗非老將……他們勇往直前、誓克頑疾!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他們,是時代的英雄;他們的壯舉,必將載入史冊!向你們致敬,英雄!

  戰“疫”第36天心語心愿: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早點摘掉口罩,自由呼吸。”

  鄧西龍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掌舵人”。有著傳染科、呼吸科、重癥醫學科三大學科背景的她,已在傳染病防控一線待了27年,有著應對各類傳染病的非常豐富的經驗。

  提起鄧西龍,廣東傳染病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集嚴謹與細膩于一身的“奇”女子在這次廣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作為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主陣地,截至2020年2月21日,市八醫院累計收治確診病例295例,其中重癥40例,危重癥15例。目前,14例危重癥患者已好轉,危重癥好轉率約93%,無一人死亡。這么高的好轉率,她是怎么做到的?總結自己的經驗,鄧西龍說:無他,唯心細也,細節決定成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賈衛東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未雨綢繆 儲物資備病房 不打無準備之仗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要戰勝這一新的敵人,必須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早在12月底,市八醫院就通過監控全球重大傳染病信息,對武漢的疫情重視起來。儲備物資、準備病房、決定應對方案、進行人員培訓……所有的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作為一個在傳染病防控一線待了20多年的重癥醫學科主任,鄧西龍敏感地意識到,硬仗要來了。她很快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和查閱學習了大量資料,了解了該病的臨床表現、傳播方式,并且每日關注疫情動態,然后與醫院的護理部門、感控部門一起制訂了隔離、防護流程,并且在ICU病房和隔離病房做了演練,醫護團隊全員參與,要求人人過關,力求一旦接觸要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而正是這些專業的培訓和學習,讓他們在接觸危重癥病人時,沒有一人慌張,實現零感染。

  科學應對 “保證每個病人都得到很好的治療”

  1月17日,市八醫院接收了廣州第一個疑似病例,后經多次核酸檢測確認并非感染者,但這次的虛晃一槍給了醫院正規演練的機會。當天起,醫院全員進入戰備狀態。

  1月20日,廣州首例確診病例來了,醫院派出王牌專家鄧西龍迎戰。鄧西龍曾獲得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廣州市抗擊非典模范、全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稱號,面對陌生的病毒,她沒有恐懼,也不驚慌。

  “首例患者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棘手,病情較輕。”鄧西龍決定給予對癥治療并注意補充營養。1月30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鄧西龍松了一口氣:“第一例的成功讓我有了底氣。”

  但從1月26日起,廣州每天確診病例出現兩位數增長,僅1月26日一天就新增了25例,危重癥病人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消息和傳聞,把這個病毒渲染得異常的恐怖,真是這樣嗎?為此,鄧西龍查閱了大量資料,跟同行切磋,結合自己手頭病人的情況,她對該病有了清晰的認知:新冠肺炎并沒有那么可怕,武漢的危重癥病人之所以那么多、病死率那么高,主要還是因為救治不及時。“一床難求,很多病人想住院住不上,住上院的很多又供氧不足,肺部缺氧,造成器官衰竭致死。但廣東不同,我們可以對病人應收盡收,并且保證每個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所以沒有什么可怕的。”

  鄧西龍說,團隊摸索出了很多經驗,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只要對癥治療及時,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膽大心細 跟患者臉對臉 距離只有5厘米

  對于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什么?鄧西龍說,無他,唯心細也。要仔細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處理,這個處理甚至頻繁到每十分鐘、每半個小時就要調整治療方案。“細節決定成敗,危重癥患者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間,某一個細節做得不好就可能前功盡棄,我們是在跟病魔‘搶’病人。”

  “我們對患者病情的變化完全是靠‘盯’發現的,這也是救治重癥病人的關鍵。我每天都在思考人力的調配與配合,怎樣把對危重癥患者的監控做到最好,以便醫護人員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并處理,如不需插管的重癥患者,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級,輕的給予氧療,重的升級到高流量氧療,再嚴重一點的用無創通氣;一旦病人靠無創通氣支撐不下去有生命危險了,必須立即插管,一步一步地‘盯’緊患者。”

  為了盯緊這種種變化,保證每一個醫護人員都精力充沛,鄧西龍多次進行人員調整,她把排班頻次加密,由三班改成五六班。而她自己為了觀察病人的體征變化,經常跟病人臉對臉,距離只有五厘米,“因為體格檢查、搶救等,不這么近基本做不了。比如我要看他的瞳孔怎么樣,口腔里有沒有分泌物有沒有真菌感染,要聽他的呼吸怎么樣等,只有通過這些近距離的細致檢查才能發現端倪。”

  正因為這些細致及時的處理,她管理的15例危重癥患者14例好轉,好轉率約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