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觀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直播因“宅家”再次顯示了強大的“帶貨”能力。而與此同時,“云睡覺”“云蹦迪”等由居家隔離無聊而引起的“云上狂歡”,也在改變著人們的認知。 大家對直播都不陌生,特別是在防控疫情的當下,互聯網直播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在信息公開領域,直播讓民眾足不出戶就能接收到最新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識;還有網友通過直播“云監督”武漢當地醫院的建設進度。在經濟生產領域,“直播帶貨”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更有企業選擇在線上舉行新品發布會,維持生產運營。在教育文化領域,直播教育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停課不停學讓偏遠地區的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 但說到“直播睡覺”,很多人疑惑:如此無聊的直播內容為何能吸引這么多人看,還賺得不少?比如,一位主播三天“云睡覺”下來,粉絲從3萬漲到了80多萬,“睡后”收入7萬多元。還有人打起了寵物的主意,不到三小時的“貓睡覺”直播有235萬人觀看,掙到價值1萬元的打賞。對此,有人質疑,隨著疫情結束,“云睡覺”“云蹦迪”等都會曇花一現,不再有市場。 有專家將這類直播稱為“無聊經濟”,指的是利用人們的 “無聊時間”和“消除無聊感”轉化成經濟效益的商業模式。事實上,“云睡覺”的類似現象在疫情前就已經出現,不過規模并沒有現在這么大。比如,有人花費數十小時圍觀主播用多少根皮筋可以擠爆一個西瓜、圍觀大胃王吃掉數十倍于常人飯量的食物。應該說,“治愈無聊”本身的確有著一定的心理需求和現實因素,疫情的出現更加放大了人們的這種需求:線下無處可去、無處消費,線上花樣不夠、閑暇多到無聊,于是便在互聯網上用真金白銀打發時間和無聊感。從某種意義來說,“無聊經濟”準確地抓住了人們當下的心理需求,并且拉動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對經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當疫情過去,人們不再那么“無聊”時,需求的下降也會導致“無聊直播”減少。對那些無聊到要去網上看別人直播睡覺的人來說,不如趁著在家中休息的時間多去充實自己。互聯網發展的規律也告訴我們,如果內容生產者無法提供有意義、有營養的內容和即時互動,這些空洞的、無聊的直播終將被人們漸漸遺忘,并消失在互聯網的大潮中。 (劉琛)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