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友毅與《請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江粵軍攝影報道)姚友毅是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同時也是中大校徽的設計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典廣東省彩車、上海世博會廣東館的主要設計者……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姚友毅不僅自己馬不停蹄地創作《眾志成城》三聯大畫來為逆行者加油助陣,同時,他的一雙兒女也齊齊拿起畫筆,用畫筆來表達對白衣戰士的祝福,以展現對家園的守護。 七米巨作致敬白衣戰士 1990年從廣州美術學院教育系畢業后就到中山大學任教的姚友毅,在中大工作已經30年了,在25歲時還設計了中山大學的校徽,對學校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 大年三十晚上,回到家鄉汕頭的姚友毅,從電視上看到中大醫學院醫療隊響應號召,寫下請戰書,逆行前往武漢抗疫第一線。姚友毅覺得這些身邊的同事們實在太偉大了,他的腦海里馬上出現了一座豐碑的形象。 年初二從汕頭回到廣州后,姚友毅立刻投入了創作,要把這大寫的“人”用畫筆展現出來。”當時覺得如果畫面不夠大,無法體現心目中這些醫護人員的形象,所以決定要畫一張大畫。”他把六張全開的素描紙貼起來,將最打動自己的請戰書作為背景,以11名醫護人員構筑成的“鋼鐵長城”為主角,以一面鮮紅的黨旗為前景,畫出了《請戰》的構圖。11名醫護人員,也正好代表了中山大學8所附屬醫院和3所專科醫院。由于他們都穿著防護服,只露出了一雙眼睛,因此,姚友毅主要通過人物熾熱的眼神去展現大家的團結一心。整個畫面,其他部分都用水墨來表現,只突出黨旗的紅艷以及每一位醫護人員臉部、口罩、手套的顏色。 創作的過程中,姚友毅覺得單純的出征場面還無法反映醫護人員的英雄氣概,應該將整個過程都展現出來。因此他決定采用三聯畫的形式——《請戰》是其中的第一幅;第二幅表現白衣戰士們搶救病人的場面,命名為《奮戰》;第三幅為康復的病人與醫護人員依依惜別的場景,命名為《勝戰》,共同構成《眾志成城》。 而每一幅作品為2.35米×2.2米的規格,三件拼起來超過7米,其創作難度也是超乎想象的。姚友毅表示,他動筆之前,沒想到一張《請戰》就用了十多天才基本完成。現在,第二張《奮戰》正在創作中,第三張開始著手畫草圖。 通過畫畫深化孩子對生命的認知 姚友毅的創作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白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伴兩個孩子身上。姚友毅的大女兒姚欣桐11歲;兒子姚欣陽7歲,兩個孩子都頗有藝術天分。 這次疫情,在姚友毅看來,也是進行親子交流教育的機會。他會給兩個孩子講新冠肺炎的科普故事,引發了女兒姚欣桐的創作興趣。欣桐畫了一幅《守護家園》。姚欣陽的《彩虹醫生》,就是在姚友毅的引導下將“舊作”改畫而成的。姚友毅說:“通過畫畫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做人,才是藝術最重要的力量。”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