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舌尖上的民族”,每個中國人都是一本行走的菜譜,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但是,吃不對可能引發30多種癌癥,其中有7種與中國人關系最為密切。 受訪專家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上海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 陳霞飛 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何裕民 吃出來的7種癌癥 腸癌吃菜少吃肉多 現代人吃肉太多,吃菜太少,容易出現便秘和膳食不平衡。長期便秘,會迫使腸道反復吸收有害物質,誘發腸癌。 建議大家吃肉和吃菜的比例最好在1∶5~1∶4之間,并且每天吃50~100克雜糧。 口腔癌煙酒不離口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報告稱,40%以上的口腔癌與酒精有關。而吸煙是40歲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禍首。此外,常嚼檳榔也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肺癌高溫烹調 國人喜愛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一旦沒控制好油溫,就會產生大量夾雜致癌物質的油煙,再加上很多廚房通風不佳,人體吸入后便增加患肺癌風險。 建議多采取蒸、煮、燉、汆等低溫烹調。 胃癌愛吃腌制食品 短期腌制的蔬菜所含亞硝酸鹽過高,這一物質具有毒性,還可能和蛋白質食品中的胺類物質合成致癌性較強的亞硝胺。 另外,腌制食品往往較咸,而攝入過量高鹽食物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更易發生胃炎或潰瘍增加癌變風險。 建議少吃腌制食品,腌制時間不足1個月的蔬菜建議別吃。 食道癌喜歡趁熱吃 數據顯示,食道癌患者中平時喜好熱食、熱飲者占到90%以上。高溫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嚴重時導致食道起泡、潰爛、出血,反復如此便會誘發癌癥。 吃飯時,食物溫度保持在60℃以下為最佳。 乳腺癌高脂肪高熱量飲食 喜歡吃煎炸食物、加工肉制品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更高。 建議女性每天吃肉不超二兩,并保證吃夠1斤蔬菜、半斤水果,30~50克大豆及其制品。 肝癌食物受潮霉變 黃曲霉毒素可致肝癌,它常存在于受潮發霉的花生、大米、玉米、堅果等食物中。 建議合理儲存食物,一旦食物變質,哪怕只有輕微的霉味也要堅決扔掉。如果吃到發苦霉變的堅果,應該趕緊吐掉,馬上漱口。 5個字把癌癥擋在門牙外 一吃“粗” 食物中缺乏膳食纖維是近年來癌癥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工越精細,膳食纖維損失越多。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黑米、玉米面、莜麥面、鮮玉米、小米等主食;香菇、金針菇、毛豆、蠶豆、茭白等蔬菜;石榴、桑葚、梨、獼猴桃、鮮棗等水果;黑芝麻、松子、干杏仁、干核桃等堅果。 二吃“淡” 少吃高脂肪、動物蛋白類食品,以天然清淡果蔬為宜,適當控制鹽攝入。對于愛吃肉的人,每周紅肉的攝入量要少于500克,盡可能少吃加工肉制品;每天食用白肉最好限制在50~100克以內,每周只吃2~4次。 食鹽和鹽腌食物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生率,每人每天吃鹽最好別超過5克。尤其要小心你身邊的“隱形鹽”。比如,超市食品中的薯片、泡面,北方人下館子愛吃的紅燒菜、燉菜、老鴨湯等。 三吃“雜” 預防腫瘤,并不需要什么靈丹妙藥,也不需要名貴藥材,關鍵在于平衡飲食,不挑食,葷素搭配,忌燥熱及過分寒涼食物。 只要配合得好,紅黃白綠黑等有色彩的食物都是“抗癌藥”。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曾明確表示:并不推薦任何一種具體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議食譜有2/3以上的食物來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類。 四吃“少” 研究人員發現,“每頓都吃得很飽”和“基本上只吃八分飽”的人相比,前者患癌的概率更大。暴飲暴食的同時,如果還酗酒、吸煙,那更給身體雪上加霜,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統腫瘤都與此有關。 做到只吃“八分飽”,不妨嘗試以下幾招: 在感到有點兒餓時開始吃飯,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這樣可避免太餓后吃得又多又快; 吃飯至少保證20分鐘,因為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后,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 用小湯匙代替筷子,每口飯咀嚼30次以上,減慢速度; 多吃粗纖維的、增加飽腹感的食品,比如豆類、魔芋等; 每次少盛一點,或使用淺盤和透明餐具。 五吃“爛” 除新鮮水果、蔬菜外,其他食物應煮爛、煮熟。意大利一項研究發現,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和葉黃素根本不怕煮,反而比生吃更能保護身體免于癌細胞侵襲。 尤其是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胡蘿卜、西紅柿,以及西蘭花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以西蘭花為例,加熱到60℃最理想,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抗癌活性,減少患食管癌、胃癌、肺癌、膽囊癌和皮膚癌的危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