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 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六大特點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郝黎、張藍溪、靳婷)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昨日,一直從事肺疾病研究的我國著名肺癌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根據自己與團隊一直跟蹤的情況,提出要密切注意疫情六大特點,并針對性提出應對建議。 特點:傳染力特強 建議:隔離措施寧濫勿缺 吳一龍教授指出,截至2月13日24時,接近7萬的確診人數,一個人可以傳染2-5個人,因此,隔離應該是“寧濫勿缺”! 他解析說,病毒核酸檢測,確實存在特異性好但敏感性差,這樣的專業語言翻譯過來,就是“漏診的多,但確診了就跑不掉”。對于傳染性特強的新冠肺炎而言,漏診多的手段不適宜用在排查,應該早點考慮使用臨床診斷來進行患者篩查。 吳一龍教授建議:一有發燒,不要抱僥幸心理,先主動自我隔離,再尋求確診,這對己對人,尤其是對自己家庭最好! 特點:無特定成年易感人群 建議:兒童感染整體比例低,值得深究 此次疫情持續至今,沒有發現特定的成年易感人群,也就是說,對于成年人,不分年齡、性別、人種、生活習慣還是體壯體弱,都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這樣的特點,首先是提醒任何人都不能有僥幸心理,任何人都要做好預防措施;其次,吳一龍教授認為,“兒童感染整體比例低”這一現象值得探究。 他關注到,實際上,武漢在2019年11月、12月間,有許多小孩得了“感冒”甚至整個班都要停課。那么,武漢兒童目前感染率低與此是否有關?還是兒童肺泡上皮細胞的新冠病毒感染受體和成人不一樣?這些都值得深究,能為今天乃至以后的防控提供絕對有價值的參考。 特點:湖北尤其武漢死亡率遠高于其他省份 建議:考慮病毒與宿主共存情況對下一步疫情影響 此次疫情,湖北武漢感染者的死亡率高,有基礎病的死亡率也高。從目前公布的數字和已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湖北尤其是武漢的患者死亡率遠高于其他省份。以廣東為例,廣東感染者超過1000例,重癥在20%以上,但死亡例數還是個位數。 吳一龍教授認為,可以推論,武漢、湖北是這一次疫情的發生地,這意味著開始感染人的第一代第二代病毒毒性特別強,之后傳代病毒的毒力可能在逐步降低(作為生物體之一的病毒,也必須和宿主共存才有生存下去的意義),如果此論成立,應該思考下一步如何做才會更好。 特點:出現無癥狀感染者 建議:將這點作為進一步防控策略制定的基礎 隨著疫情演變,看到越來越多的無癥狀感染者。 吳一龍教授認為,一方面印證了“毒力在減輕”的推測,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問題: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如何?有傳染還是無傳染?如果有傳染,為什么無癥狀?這是否提示,這一次的新冠病毒感染,不會像2003年的SARS銷聲匿跡,而是演變成常見的冬春流行的第5種冠狀病毒? 這些問題是急需解答的,同時也是進一步防控策略制定的基礎。 特點:CT影像表現有特點 建議:正在免疫治療的癌癥患者務必做好鑒別 看了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表現后,吳一龍教授認為,像極了這兩年醫學界所認識的免疫性相關肺炎。因此,他強調,對于正在進行免疫治療的癌癥患者,一定要做好這兩者的鑒別。 此外,肺部的表現,應考慮病毒和我們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可喜的是,這幾天已經看到相關的治療措施在研究中。 特點:至今沒有特效藥 建議: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前,別輕信 吳一龍教授認為,需要向公眾強調一個觀念:在沒有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之前,不要輕信滿天飛的所謂“特效藥”(包括西藥和中藥)。無論是否將一個抗病毒藥翻譯成“人民的希望”而產生的誤導,宣揚個別病例的成功,不僅可能陰差陽錯,一旦大范圍的推廣,對疫情防控只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