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發布真實案例 為市民如何安全搭乘交通工具、電梯提供指引 乘飛機大巴 這些要注意 ![]() 醫護人員在為病人測體溫。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粵疾控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調查的不斷深入,各地市病例情況逐漸公布出來。昨晚,廣東省疾控中心通過真實案例,為公眾如何搭乘交通工具、電梯時做好防護提供指引。 案例1: 與患者同乘大巴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位26歲的年輕小伙子,上周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開展調查,順藤摸瓜,竟發現他在發病一周前與病例孫某同乘一輛大巴,大巴是從廣州南站到珠海,車程2小時。 案例2: 上下樓鄰居感染或因同乘電梯 一名男士最近確診被感染,但他并沒有明顯的外出接觸史,也沒有到過農貿市場,他也很疑惑自己為什么會感染。隨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與另外一位感染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很有可能因為同乘電梯感染。 疑問1:跟病例同坐一輛車 就會成為密切接觸者? 解答:其實根據不同的交通工具,密切接觸者定義也不同。 首先,飛機。 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其次,鐵路旅客列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封閉空調列車,病例所在硬座、硬臥車廂或軟臥同包廂的全部乘客和乘務人員。 如果乘坐的是非全封閉的普通列車,病例同間軟臥包廂內,或同節硬座(硬臥)車廂內同格及前后鄰格的旅客,以及為該區域服務的乘務人員。 第三,汽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密封空調客車時,與病例同乘一輛汽車的所有人員。 如果乘坐通風的普通客車時,與病例同車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駕乘人員。 最后,輪船。 與病例同一艙室內的全部人員和為該艙室提供服務的乘務人員。 如果上述人員與病例接觸期間,病人有高熱、打噴嚏、咳嗽等劇烈癥狀,不論時間長短,均應作為密切接觸者。 疑問2:同乘電梯的感染風險有多高? 解答: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電梯中如果病例打噴嚏或咳嗽,就可能污染電梯按鈕等地方,健康的人觸摸后沒有及時洗手就接觸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風險。 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提醒 防止病毒通過糞便和污水擴散傳播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2月1日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技術方案》),安排部署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規范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糞便和污水擴散傳播。 《通知》明確,已發生疫情的地方,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要指導督促相關醫療機構對污水和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做到穩定達標排放;對沒有醫療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處理能力達不到要求的,應督促因地制宜建設臨時性污水處理罐(箱);加強對醫療污水消毒情況的監督檢查,嚴禁未經消毒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醫療污水排放。對城鎮污水處理廠,要督促其加強消毒工作,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指標達到相關排放標準要求。未發生疫情的地方,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動態,并要求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接納醫療污水的城鎮污水處理機構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通知》以附件形式發布了《技術方案》。《技術方案》明確規定疫情期間,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相關臨時隔離場所以及研究機構等產生的污水,應作為傳染病醫療機構污水進行管控,強化殺菌消毒,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等各項指標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 近期出現多例無癥狀感染者 雷春亮:來自疫區無癥狀也要隔離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賈衛東 在河南公布的確診病例中,一名河南安陽女子從武漢回安陽后無癥狀,但其5名親人卻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對此,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雷春亮表示,截至2月1日24時,廣州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5例,其中132例在市八就診,通過對這些病例進行分析發現,確實有一些病例表現為無癥狀,但是做核酸檢測卻是陽性的,而這部分無癥狀的確診者,已經具備了傳染性。 防控:來自疫區一定要嚴格隔離14天 雷春亮說,無癥狀的感染者被稱為隱性感染者。那么,如何發現其是隱性感染者呢?“其實還是要回到最基本的兩點來:一是問接觸史,二是看癥狀,最終確診靠核酸檢測。”雷春亮說。 如何防止被這種無癥狀的感染者感染呢?“我的建議是,只要來自疫區,或者與疫源地有接觸的人員,無論有沒有癥狀,都要嚴格隔離至少14天,隔離期間不要和他人接觸。” 對于部分無明顯癥狀的患者,醫務人員要充分提高對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輕微酸痛)和精神稍差等不典型癥狀患者的警惕,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疫區旅行史、是否有與疑診或確診患者的接觸史等病史。必要時做核酸檢測。 釋疑:1米是安全線但并不是絕對的 有人認為1米是安全線,只要離對方至少1米就可以防止被傳染。對此,雷春亮表示,這個觀點不完全對。他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多種傳播途徑,空氣(飛沫)、接觸都可以傳播,雖然隔了1米,如果是傳染性強的患者剛用過的東西,你再用,也有可能被傳染。“所以這個1米是相對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準確的說法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檢測:取樣時機不對可能結果不同 近期,多地出現了多例經過多次檢測才確診的案例。對此,雷春亮表示,這就需要考慮三方面:第一,取材有沒有問題;第二,試劑有沒有問題;第三,操作人員技術如何,這些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另外,還有取樣的時機問題,不同人感染病毒后,病毒繁殖的速度不同。除此之外,如果采集的時間早,高概率是該名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不容易檢測出來,后期,排毒量越來越大,就會測出來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