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紫珠《青陽客棧》 【名稱】 紫珠 【英文】 Taiwan Beautyberry Leaf 【拉丁文】 Folium Callicarpae 【異名】 紫荊(《本草拾遺》),紫珠草(《閩南民間草藥》)。原植物①杜虹花又名:粗糠仔、鴉鵲板(《中國樹木分類學》),止血草(《福建民間草藥》),雅目草、螃蟹目(《閩南民間草藥》),白毛紫(《閩東本草》);②白棠子樹又名:細亞錫飯(《植物名實圖考》),小葉紫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③華紫珠又名:鴉鵲翻(《植物名實圖考》),紫紅鞭、米篩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魚顯子(《云南植物志》),鯉魚顯子(江蘇、浙江),珍珠草、小葉珍珠風(浙江),止血草、創傷草(江蘇);④老鴉糊又名:細米油珠、斑鳩站、小米團花(《云南中草藥選》),粗糠草、粥香、猴草、舌癀(福建),波葉翻、雞米樹、珍珠子、紅炮果(貴州)。 【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歸肝、肺、胃經。 【功效】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藥用】 為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 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C. pedunculata Lam. et Bakh.]、白棠子樹 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K. Koch [C. dichotoma (Lour.)Raeuch.;Porphyra dichotoma Lour.] 、華紫珠 Callicarpa cathayana H. T. Chang 、老鴉糊 Callicarpa giraldii Hesse ex Rehd. [C. giraldiana Hesse; C. bodinieri levl. var. giraldiana (Hesse)Rehd.] 的葉。 【應用】 用于內外傷出血。紫珠有較好的收斂之功,適用于各種內外傷出血,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較好,常單味應用。并可配伍其他止血藥同用,如治療咯血、嘔血、衄血,可配側柏葉、大薊草、白及;尿血配小薊、白茅根;便血配地榆、槐花;崩漏配茜草、墨旱蓮等同用,則止血效果更佳。治外傷出血,可用本品研末撒布傷口,或取新鮮葉搗爛外敷。 用于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紫珠鮮葉搗敷并煮汁內服,有消腫解毒之效。用于燙傷,以本品研粉末撒布患處,或煎煮濾取藥液,浸濕紗布外敷,亦可用噴霧法將藥液噴于患處。 【用法用量】 10.00 - 15.00 g 【形態】 1.杜虹花 灌木,高1~3m。小枝、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黃色星狀毛和分枝毛。單葉對生,葉脈粗壯,長1~2.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15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或截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被短硬毛,背面被灰黃色星狀毛和細小黃色腺點;側脈8~12對。聚傘花序腋生,4~7次分枝,花序梗長l.5~2.5cm;具細小苞片;花萼杯狀,被灰黃色星狀毛,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至淡紫色,無毛,長約2.5mm,裂片4,鈍圓,長約1mm;雄蕊4,長約5mm;子房無毛。果實近球形,紫色,徑約2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于海拔1590m以下的平地、山坡、溪邊林中或灌叢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2.白棠子樹 小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纖細,帶紫紅色,幼時略被星狀毛。單葉對生;葉柄長2~5mm;葉片倒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長尖或尾尖,兩面無毛,背面密生細小黃色腺點;側脈5~6對。聚傘花序腋生,細弱,寬1~2.5cm,2~3次分歧;花序梗長約1cm,略被星狀毛,結果時無毛;具線形苞片;花萼杯狀,先端具不明顯的4齒或近截頭狀;花冠紫色,長1.5~2cm,先端4裂,鈍圓;雄蕊4,花絲長約為花冠的2倍,花藥卵形,細小;子房無毛,具黃色腺點。果實球形,紫色,徑約2mm。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灌叢中。分布于華東、華南及河北、臺灣、河南、湖北、貴州。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3.華紫珠 灌木,高1~3m。小枝纖細,幼時稍有星狀毛,老時脫落。單葉對生;葉柄長2~8mm;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密生細鋸齒,兩面近無毛,有顯著的紅色腺點;側脈5~7對。聚傘花序細弱,生于葉腋,3~4次分歧,微被星狀毛,總花梗稍長于葉柄或近等長,苞片細小;花萼杯狀,具星狀毛和紅色腺點,萼齒不明顯或鈍三角形;花冠淡紫色,疏被星狀毛、有紅色腺點;雄蕊4,花絲與花冠近等長;子房無毛。果實紫色,球形,徑約2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谷地和溪旁灌叢中。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4.老鴉糊 灌木,高1~3m。小枝灰黃色,圓柱形,被星狀毛。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紙質,寬橢圓形,長5~15cm,寬2~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狹楔形,邊緣有鋸齒,表面黃綠色,稍有毛,背面淡綠色,疏被星狀毛和細小黃色腺點;側脈8~10對。聚傘花序腋生,寬2~3cm,4~5次分歧,被星狀毛;花萼鐘狀,長約1.5cm,疏被星狀毛,后脫落,有黃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長約3mm,稍有毛,具黃色腺點;雄蕊4,藥隔具黃色腺點;子房被毛。果實球形,紫色,初被星狀毛,熟時無毛,徑約2.5~4mm。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于海拔200~3400m的疏林和灌叢中。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產地】 1.杜虹花葉 Folium Callicarpae Formosanae 主產于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等地。自產自銷。 2.白棠子樹葉 Folium Callicarpae Dichotomae 產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廣東等地。自產自銷。 3.華紫珠葉 Folium Callicarpae Cathayanae 產于江蘇、江西、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自產自銷。 4.老鴉糊葉 Folium Callicarpae Giraldii 產于福建、浙江、貴州、江西、湖北、江蘇、安徽、廣東、廣西等地。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紫珠始載于《本草拾遺》,云:“樹似黃荊,葉小,無椏,非田氏之荊也。至秋子熟,正紫,圓如小珠,生江東林澤間。”所述形態特征與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相符。《綱目》將《開寶本草》所載”紫荊”與紫珠并為一條,實誤,可能因紫珠一名紫荊之故。《植物名實圖考》卷九載有細亞錫飯,謂:“細亞錫飯生大庚嶺。硬莖叢生,葉如柳葉,附莖攢結,長柄小實,嬌紫下垂。”并有附圖。據其圖說,與今白棠子樹 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K. Koch相似。《植物名實圖考》同卷又載鴉鵲翻,云:“鴉鵲翻生南安。叢生赭莖,對葉如地榆而尖,結小于成攢,嬌紫可愛。”據其所述及附圖,與華紫珠Callicarpa cathayana H. T. Chang 一致。以上三種現今作為藥用紫珠之來源。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