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白及《中藥全書》

時間:2017-06-29 23:07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白及《中藥全書》 【名稱】 白及 【拼音】 Baiji 【英文】 Common Bletilla Tuber 【日文】 ビヤクキユウ 【拉丁文】 Rhizoma Bletillae 【異名】 甘根、連及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臼根《吳普本草》,白給《名醫(yī)別錄》,冰球子《貴州民間方藥集》,白鳥
【標題】
白及《中藥全書》
【名稱】
白及
【拼音】
  Baiji
【英文】
  Common Bletilla Tuber
【日文】
  ビヤクキユウ
【拉丁文】
  Rhizoma Bletillae
【異名】
  甘根、連及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臼根《吳普本草》,白給《名醫(yī)別錄》,冰球子《貴州民間方藥集》,白鳥兒頭《江蘇省藥用植物志》,地螺絲、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湖南藥物志》。山田雞(浙江),刀口藥(湖南),魚 眼蘭(云南)。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澀,寒。歸肺、胃、肝經(jīng)。
【功效】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藥用】
  本品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塊莖。
【應用】
  1.用于內外諸出血證。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本品質粘而澀,為收斂止血要藥。止血作用佳。治諸內出血,可單味研末,糯米湯調服,如驗方獨圣散;臨床常與三七粉同用,則既可加強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留滯。治肺絡受損之咯血,若肺陰不足 者,配枇杷葉,阿膠等,如《證治要訣》白及枇杷丸;若肺氣不足者,配人參、黃芪等益氣攝血。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常配烏賊 骨,即烏及散。現(xiàn)代臨床以本品治上消化道出血及肺結核空洞出血。不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對促進潰瘍愈合,結核病灶的吸收, 空洞閉合,痰菌轉陰等,均有效。治外傷出血,可研末外摻。
  2.用于癰腫,燙傷及手足皸裂,肛裂等。本品能消腫生肌。治瘡瘍癰腫,初起者可消腫散結,常配銀花,皂角刺、天花粉等,如《外科正宗》內消散;若癰腫己潰,久不收口者,可生肌斂瘡,常研末外用。治燙傷,可配虎杖制成藥膜外用,能消炎止痛,生肌結痂。治 手足皸裂,肛裂,可研末麻油調涂,能促使裂口愈合。
【注意】
  外感及內熱壅盛者禁服。反烏頭。
  1.《本草經(jīng)集注》:“惡理石。畏李核、杏仁。”
  2.《蜀本草》:“反烏頭。”
  3.《本草經(jīng)疏》:“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反馬頭。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散劑,每次2~6g。外用適量。
【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假鱗莖扁平,卵形或不規(guī)則菱形,黃白色,富粘性,有須根。葉4~5片,狹矩圓形或披針形,長8~25cm,寬1.5~4cm,基部下延成鞘,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紅色;萼片狹矩圓形,與花瓣近等長, 長28~30mm;花瓣較闊;唇瓣較萼片、花瓣稍短,白色帶淡紅色,具紫脈,中裂片邊緣有皺紋,先端凹陷,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直 立,合抱蕊柱,頂端鈍,具細齒;雄蕊1,與花柱合成一蕊柱,和唇瓣對生;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圓柱形,有6縱棱。花期4~6月,果 期7~9月。分布于我國南方及甘肅、貴州、陜西。生于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陜西;云南、江西、甘肅、江蘇、廣西等地亦產(chǎn)。以貴州產(chǎn)量最多,質量亦好。銷全國并出口。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較為陰濕的砂壤上、夾砂土和腐殖土栽培,不宜在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栽種。栽培技術:用塊莖繁殖。9~10月收獲時,選當年生具有嫩芽的塊莖及其與先年的老鱗莖毗連接生處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深10 ~13cm,每穴栽種3個,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m2用種莖22.5萬個左右。栽后施豬糞水,并蓋拌有豬糞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 肥。北方于4月底~5月初,將先年貯藏帶芽種莖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開穴,每穴栽1個,覆土3~4cm,稍加鎮(zhèn)壓,澆水。田間管理:中耕除草每年進行4次,第1次3~4月苗出齊后,第2次5~6月生長旺盛期,第3次8~9月,第4次冬季倒苗后。每年追肥3次, 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進行,以豬糞水最好,第3次8~9月,可用過磷酸鈣與堆肥堆漚之后,撒在畦上,結合中耕,混入土中。現(xiàn)蕾時摘除 花蕾。遇旱及時灌水。栽后第1、2年冬季,在行間可間種一季短期蔬菜。
【品種考證】
  白及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本草經(jīng)集注》曰:“葉似杜若,根形似菱米,節(jié)間有毛..可以作糊。”《蜀本草》引《圖經(jīng)》曰:“葉似初生栟櫚及藜蘆。莖端生一苔,四月開生紫花。七月實熟,黃黑色。冬凋。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頭生芽,八 月采根用。”《本草綱目》曰:“一科止抽一莖,開花長寸許,紅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米,有擠,如鳧茈之臍,又如扁扁螺旋 紋,性難干。”根據(jù)各家本草對植物形態(tài)的描述及《本草圖經(jīng)》和《本草綱目》的附圖考證,與現(xiàn)今所用白及相符。
【顯微特征】
  粉末:黃白色。①含糊化淀粉粒薄壁細胞大多呈不規(guī)則碎塊。②粘液細胞甚大,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38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纖細,長27~88μm。③表皮細胞表面觀形狀不規(guī)則,垂周壁深波狀彎曲,稍厚,木化或微木化,孔溝明顯,平周壁具稀疏短 縫狀紋孔;斷面觀類方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角質層較厚。④下皮細胞類多角形,壁稍彎曲,有的呈連珠狀增厚,木化。⑤纖維 長梭形,壁木化,具斜紋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纖維束周圍細小細胞中含類圓形硅質塊,直徑7~10μm,連接成縱行。此外,有梯紋、具 緣紋孔及螺紋導管。
【化學成分】
  塊莖含粘液質,其中含白及葡萄糖甘露聚糖(bletillglucomannan);尚分得3個新的聯(lián)苯類(bibenzyls)和2個新的雙氫菲類(dihydrophenanthrenes)化合物;還分得二氫菲并吡喃類(dihydrophenantropyrans)化合物白及醇(bletilol)A, B, C。
【理化鑒別】
  取本品約2g,加水20ml,在沸水中熱浸30分鐘,濾過,濾液進行下列試驗:①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制的堿性酒石酸銅試劑5~6滴,在沸水浴中加熱5分鐘,產(chǎn)生棕紅色氧化亞銅沉淀。②取熱水提取液1ml,加5%α-奈酚乙醇溶液3滴,搖勻,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 酸0.5ml,在試液界面處形成紫紅色環(huán)。(檢查糖類)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白及能增強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形成時間,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對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對實質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頗好。
  2.保護胃粘膜:1%白及煎劑灌胃,對鹽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對麻醉犬實驗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具有治療作用。
  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個聯(lián)苯類和2個雙氫菲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白色念珠菌ATCC1057及發(fā)癬菌QM248有抑制作用。
  4.抗癌及防癌作用:白及粘液質部分(主要是多糖成分)腹腔注射對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宮頸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實體型均有抑制作用;對小鼠肝癌、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白及注射液對大鼠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誘發(fā)肝癌有明顯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栽種3~4年后的9~10月采挖,將塊莖浸水中約1小時左右,洗凈泥土,除去須根,經(jīng)蒸煮至內面無自心時取出,曬或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結時,用硫黃熏一夜后,曬干或炕干,然后撞去殘須,使表面成光潔淡黃白色,篩去雜質。
【炮制】
  白及片:將原藥除去雜質及變色枯只,洗凈,浸4h,撈起,中途淋水,悶潤至透,切約1mm薄片,薄攤勤翻,干燥,篩去灰屑。
【性狀】
  塊莖里不規(guī)則扁圓形或菱形,橫向2~3個爪狀分枝,長1.5cm~5cm,厚0.5cm~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莖痕,圍繞莖痕有數(shù)圈棕色環(huán)節(jié)和點狀須根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樣,可見散在的點狀維管 束。氣微,味苦,嚼之有粘性。飲片性狀:為橫切成極薄的薄片,形狀不規(guī)則。斷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角質,半透明,可見維管束點散在。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