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槐花《青陽客棧》 【名稱】 槐花 【英文】 Pagodatree Flower Bud 【拉丁文】 Flos Sophorae 【異名】 槐蕊(《本草正》)。原植物槐(《爾雅》)又名:豆槐、白槐、細(xì)葉槐、金藥樹、護(hù)房樹(《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歸肝、大腸經(jīng)。 【功效】 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藥用】 為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花或花蕾。 【應(yīng)用】 用于血熱出血證。槐花苦寒而入肝、大腸經(jīng),善涼血止血,凡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證,均可使用,尤常用于下部川血。如《經(jīng)驗方》以槐花配荊芥研末服,治腸風(fēng)便血;如大腸熱盛,出血鮮紅,可配山梔、黃芩等以加強清腸止血作用。痔瘡出血,大便燥結(jié),可與地榆、黃芩、枳殼、麻仁等同用。下痢膿血,可與白頭翁湯配合應(yīng)用。崩中漏下,配黃芩、棕桐炭;血淋、血尿,配小薊、白茅根。至于上部出血之吐血,可配側(cè)柏葉或黃連;與烏賊骨同研吹鼻可治鼻衄;與荊芥研末內(nèi)服外用治齒衄;單用研東摻患部,又可治舌衄。 用于肝熱目赤頭痛。槐花常與夏枯草、山梔、黃芩、菊花等同用,以清肝明日,現(xiàn)代有用槐花每日10~15g,煎湯代茶飲,用治高血壓和預(yù)防腦溢血有一定效果。 用于癰腫瘡瘍療毒,槐花內(nèi)服、外用均有解毒之功,常與清熱解毒之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瀕湖集簡方》有單用槐花,水酒煎服,治療楊梅瘡毒的記載。現(xiàn)代還有單用本品,治療銀屑病,如與袪風(fēng)養(yǎng)血之白蒺黎、防風(fēng)、生地、赤芍等同用,其效尤佳。 【用法用量】 3.00 - 15.00 g 【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8~20m。樹皮灰棕色,具不規(guī)則縱裂,內(nèi)皮鮮黃色,具臭味;嫩枝暗綠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細(xì)毛,皮孔明顯。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15~25cm,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7~15,柄長約2mm,密生白色短柔毛;托葉鐮刀狀,早落;小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7.5cm,寬1.5~3cm,先端漸尖具細(xì)突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綠色,微亮,背面伏生白色短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cm,萼鐘狀,5淺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脈微紫,翼瓣和龍骨瓣均為長方形;雄蕊10,分離,不等長;子房筒狀,有細(xì)長毛,花柱彎曲。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長2.5~5cm,黃綠色,無毛,不開裂,種子間極細(xì)縮。種子1~6顆,腎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栽培于屋邊、路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產(chǎn)地】 全國各地均產(chǎn),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為多,銷全國。 【品種考證】 《本經(jīng)》收載“槐實”,《嘉祐本草》據(jù)《日華子》資料另立“槐花”條。《淮南子》曰:“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guī),二旬葉成。”《本草圖經(jīng)》云:“謹(jǐn)按《爾雅》,槐有數(shù)種,葉大而黑者名櫰槐,晝合夜開者名守宮槐。葉細(xì)而青綠者但謂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別。四月、五月開花,六月、七月結(jié)實。”所附“高郵軍槐實”圖,莢果有縊束,呈串珠狀,葉與羽狀復(fù)葉相似。又《綱目》云:“其花未開時,狀如米粒,炒過煎水,染黃甚鮮。其實作莢連珠,中有黑子,以子連多者為好。”以上所述槐的特征及圖形均與豆科植物槐一致。而所用槐花則以未開者佳。 【商品規(guī)格】 槐花:為花初開時采收者。以花初開、干燥、色淺黃、無破碎、無梗葉雜質(zhì)者為佳。 槐米:又名槐花米。為花蕾幼小時采收者。以花蕾幼小如米、色黃綠、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陳槐米:又名陳槐花米。為槐米陳久者。習(xí)以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含蕓香甙(Rutin),花蕾中含量多,開放后含量少。又從干花蕾中得三萜皂甙0.4%,水解后得白樺脂醇(Betulin)、槐花二醇(Sophoradiol)和葡萄糖、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另從花蕾中得槐花米甲素(14%)、 乙素(1.25%)和丙素(0.35%),甲素是和蕓香甙不同的黃酮類,乙素和丙素為甾醇類。又含鞣質(zhì),生槐花含0.66%,槐花炭鞣質(zhì)含量約為生槐花的4倍。槐米含蕓香甙(蘆丁,rutin)約10%~28%,并含樺皮醇(量betulin)及槐二醇(sophoradiol)。尚含槐花米甲素(sophorin A)約14%,槐花米乙素(sophorin B)1.25%,槐花米丙素(sophorin C)約0.35%,前一種為黃酮化合物,后兩種為甾體化合物。 【采收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干燥,除去枝、梗和雜質(zhì),習(xí)稱“槐米”。亦可在花開放時,在樹下鋪布、席等,將花打落,收集曬干,習(xí)稱“槐花”。 【炮制】 1.槐花 《品匯精要》:“去枝梗。”現(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硬梗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2.炒槐花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炒黃為末。”現(xiàn)行,取凈槐花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3.槐花炭 《蘇沈良方》:“炒黃黑色。”現(xiàn)行,取凈槐花置鍋內(nèi),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內(nèi)呈老黃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槐花炭涼血止血,常用于便血、痔血等癥。 4.蜜槐花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凈槐花拌勻,悶透,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蜜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槐花100kg,用煉蜜25kg。 5.醋槐花 取凈槐花,用醋拌勻,稍潤,再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變色時,取出放涼。每槐花100kg,用米醋10kg。 貯干燥容器內(nèi),蜜槐花、醋槐花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槐花炭散熱防復(fù)燃。 【附方】 1.治大腸下血 槐花、荊芥穗等分。為末,酒服一錢匕。(《經(jīng)驗方》) 2.治腸風(fēng)臟毒 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穰,細(xì)切,麩炒黃)等分。為細(xì)末,用清米飲調(diào)下二錢,空心食前。(《本事方》槐花散) 3.治暴熱下血 生豬臟一條,洗凈,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滿扎定,米醋炒,鍋內(nèi)煮爛,擂,丸彈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當(dāng)歸煎酒化下。(《永類鈐方》) 4.治赤白痢疾 槐花(微炒)三錢,白芍藥(炒)二錢,枳殼(麩炒)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