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花蕊石《青陽客棧》 【名稱】 花蕊石 【英文】 Ophicalcite 【拉丁文】 Ophicalcitum 【異名】 花乳石(《嘉祐本草》),白云石(《全國中草藥匯編》)。 【性味歸經】 味酸、澀,性平。歸肝經。 【功效】 化瘀止血。 【藥用】 為變質巖類巖石含蛇紋石大理巖。 【應用】 用于失血諸證,色紫夾瘀者,花蕊石能化瘀血止血。如治吐血不止,可單用花蕊石煅研細末,以童便調服,如《十藥神書》花蕊石散;亦可用治產后血暈,因血惡上沖者,使瘀血得化,血循常道;若配以參三七、血余炭,治咯血及吐衄或二便下血,益增化瘀止血之效,如《衷中參西錄》化血丹。 用于外傷出血,用花蕊石研極細末,摻于患處,能止血而愈合創口。 用于跌打損傷,血瘀腫痛,花蕊石可與制乳香、制沒藥同研末服,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注意】 孕婦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態】 蛇紋石大理巖主要由礦物方解石形成的大理巖與蛇紋石組成。 1.大理巖 由方解石 Calcite 形成。 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晶體為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常以鐘乳狀或致密粒狀集合體產出。多為無色或乳白色,如有混入物,則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晶體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口貝殼狀,硬度3,性脆,相對密度2.6~2.8。 分布廣泛,是內生熱液礦脈及沉積的碳酸鹽類巖石的重要組成部分。產于沉積巖和變質巖中,金屬礦脈中也多有存在,而且晶體較好。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廣東、廣西、甘肅、新疆、貴州、西藏、青海等地均有產出。 2.蛇紋石 Serpentine 為硅酸鹽類蛇紋石族礦物。 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單個晶體呈片狀、針狀,但罕見。常呈板狀、鱗片狀或為顯微粒狀集合體。以纖維狀紋理或斑點狀團塊分散于方解石晶粒中。一般呈綠色,深淺不等,也有呈白色、淺黃色、灰色、藍綠色或褐黑色者,作為藥用者以黃色為準。透明至半透明。油脂狀或蠟狀光澤,纖維狀或鱗片狀者呈絲絹光澤。硬度2.5~3.5,相對密度2.5~3.6,撫摸之有滑感。 系由石灰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產于河北、山西、陜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 【產地】 主產于四川、河南、江蘇、浙江,山西、陜西、河北亦產。銷全國各地。 【品種考證】 花蕊石始載于宋《嘉祐本草》。掌禹錫曰:“花乳石出陜、華諸郡,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本草圖經》曰:“出陜州閿鄉縣(在河南省)。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本草衍義》曰:“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綱目》引《玉冊》云:“花乳石,陰石也。生代州(在山西省)山谷中,有五色,可代丹砂匱藥。蜀中汶山、彭縣(在四川省)亦有之。”從古代本草對其形狀、產地、用途等方面進行考證與目前習用的花蕊石相符,也就是含蛇紋石的大理巖。其中晶瑩的白點是由方解石組成的大理巖,黃色的花斑或花紋即是蛇紋石。 【化學成分】 含大量鈣、鎂的碳酸鹽,并混有少量的鐵鹽、鋁鹽及少量的酸不溶物。主含碳酸鈣CaCO3(方解石);次含羥硅酸鎂Mg3[Si2O5](OH)4(蛇紋石);尚含少量鋁、鐵等元素;各地產品成分亦不盡相同。 【采收加工】 采挖后,敲去雜石,選取有淡黃色或黃綠色彩暈的小塊作藥用。 【炮制】 1.花蕊石 《綱目》:“水飛。”《本草新編》:“最難制,非研至無聲,斷不可輕用,蓋此物愈細愈妙。”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碾碎。生用質地堅硬,不易粉碎和煎出,但亦有生用者,以化瘀止血為主。 2.煅花蕊石 《嘉祐本草》:“欲服者,當以大火燒之。”《十藥神書》:“煅存性,研如粉。”《綱目》:”凡入丸散,以罐固濟,頂火煅過,出火毒,研細,水飛,曬干用。”現行,取凈花蕊石,砸成小塊,置無煙爐火上或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碎。煅后性緩,不傷脾胃,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收斂止血為主。 3.醋淬花蕊石 《瘡瘍全書》:“醋煅。”“火煅,醋淬。”《普濟方》:“醋炮。”“火煅過,醋滴。”現行,取凈花蕊石,裝入罐中,置武火上煅至紅透,趁熱傾入醋中淬透,冷后研碎。每凈花蕊石100kg,用醋25kg。經醋淬后質脆易于粉碎,增強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醋淬花蕊石,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附方】 1.治五臟崩損,涌噴血成升斗 花蕊石火煅存性,研為末。用童便一盅,燉溫,調末三錢,甚者五錢,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與童便和藥服,使瘀血化為黃水,后以獨參湯補之。(《十藥神書》花蕊石散) 2.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 花蕊石三錢(煅存性),三七二錢,血余一錢(煅存性)。共研細。分兩次,開水送服。(《衷中參西錄》化血丹) 3.治金刃箭鏃傷中,及打撲傷損,貓狗咬傷,內損血入臟腑,婦人產后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 花蕊石(搗為粗末)一兩,硫黃(上色明凈者,搗為粗末)四兩。上二味相拌令勻,固濟,瓦罐內煅,取出細研,瓷合內盛。外傷摻傷處,內損用童便或酒調服一錢。(《局方》花蕊石散) 4.治諸瘡出血不止,井久不生肌 花蕊石、龍骨、黃丹、沒藥各五錢,黃藥子七錢五分,寒水石(煅)一兩五錢。上為末。一切金刃傷,以藥敷之,絹帛扎定,止痛不作膿,干貼生肌定痛。一方有白及、乳香、輕粉。(《瘍科選粹》立應散) 5.治多年障翳 花蕊石(水飛,焙)、防風、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為末。每服半錢,臘茶下。(《衛生家寶方》) 6.治腳縫出水 好黃丹入花蕊石末摻之。(《談野翁試驗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