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茜草《中藥學7版》

時間:2017-06-27 22:55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茜草《中藥學7版》 【名稱】 茜草 【拼音】 Qiancao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莖。主產于安徽、江蘇、山東、河南、陜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苗、泥土及細須根,洗凈,曬干,生用或
【標題】
茜草《中藥學7版》
【名稱】
茜草
【拼音】
  Qiancao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莖。主產于安徽、江蘇、山東、河南、陜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苗、泥土及細須根,洗凈,曬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經。
【功效】
  涼血化瘀止血,通經。
【應用】
  1.出血證。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熱妄行或血瘀脈絡之出血證,對于血熱夾瘀的各種出血證,尤為適宜。如《簡要濟眾方》治吐血不止,單用本品為末煎服;若治衄血,可與艾葉、烏梅同用,如茜梅丸(《普濟本事方》);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柏葉等;若與黃芪、白術、山茱萸等同用,也可用于氣虛不攝的崩漏下血,如固沖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尿血,常與小薊、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經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本品能通經絡,行瘀滯,故可用治經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血瘀經絡閉阻之證,尤為婦科調經要藥。如《經驗廣集》治血滯經閉,單用本品酒煎服,或配桃仁、紅花、當歸等同用;治跌打損傷,可單味泡酒服,或配三七、乳香、沒藥等同用;治痹證,也可單用浸酒服,或配伍雞血藤、海風藤、延胡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經生用或酒炒用。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水溶性成分環六肽系列物,脂溶性成分蒽醌、還原萘醌及其糖苷等,尚富含鈣離子等。
  2.藥理作用:有明顯的促進血液凝固作用,表現為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其煎劑有明顯的鎮咳和祛痰作用,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和部分皮膚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對碳酸鈣結石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 用茜草200g,川軍100g,以粗布包煎20分鐘,水浸洗,溫后敷局部,冷后再次加熱使用。共治療軟組織損傷300例,用藥3~8天,治愈率為86.6%(陜西中醫,1987,1:35);用茜草15~20g,日1劑,早晚服,連用14~42天,不用其它制霉菌藥物。共治療念珠菌病5例,全部治愈(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5:312);用茜草100g,煎水代 茶飲。若腮腺腫甚而熱者,加青黛6g,醋調涂敷患處,每日2次。治療流行性腮腺炎217例,總有效率為96%(山東中醫雜志,1995,6:259)。另據報道,本品還可用治慢性氣管炎、過敏性紫癜、白細胞減少癥、肝炎等。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
  2.《本草綱目》:“茜根,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藥也,專于行血活血。俗方用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3.《醫林纂要》:“茜草,色赤入血分,瀉肝則血藏不瘀,補心則血用而能行,收散則用而不費,故能劑血氣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經,兼治痔瘺瘡瘍撲損。”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