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藜蘆《青陽客棧》 【名稱】 藜蘆 【拉丁文】 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Nigri 【異名】 蔥苒(《本經》),蔥葵、山蔥、豐蘆、蕙葵、公苒(《吳普本草》),蔥菼(《別錄》),梨盧(《本草經集注》),蔥白藜蘆、鹿蔥(《本草圖經》),憨蔥(《儒門事親》),蔥蘆、蔥管葫蘆(《綱目》),旱蔥(《山東中藥》),人頭發、毒藥草(《四川中藥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原植物①藜蘆又名:黑藜蘆(《東北藥用植物圖志》);②牯嶺藜蘆又名:邢氏藜蘆(《中國藥用植物志》),天日藜蘆(《中藥大辭典》),閩浙藜蘆(《浙江藥用植物志》);③毛葉藜蘆又名:蒜黎蘆(《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有毒。歸肝、肺、胃經。 【功效】 涌吐風痰,殺蟲。 【藥用】 為百合科植物藜蘆 Veratrum nigrum L. 、牯嶺藜蘆 Veratrum schindleri Loes. f. [V. cavaleriei Loes. f. ;V. maximowiczii auct. non Baker] 、毛穗藜蘆 Veratrum maackii Regel [V. mandschuricum Loes. f.] 、興安藜蘆 Veratrum dahuricum (Turcz.)Loes. f. [V. album L. var. dahuricum Turcz.] 及毛葉藜蘆 Veratrum grandiflorum (Maxim.)Loes. f. [V. puberulum Loes. f.] 的根及根莖。 【應用】 主治中風痰壅,癲癇,瘧疾,疥癬,惡瘡。 《本草經集注》:“黃連為之使。” 【注意】 體虛氣弱患者及孕婦禁服。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服之吐不止,可飲蔥湯解。 【用法用量】 0.30 - 0.60 g 【形態】 1.藜蘆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壯,基部的鞘枯死后殘留為有網眼的黑色纖維網。葉互生;無葉柄或莖上部葉具短柄;葉片薄革質,橢圓形、寬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25cm,寬約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兩面短毛。圓錐花序30~50cm,側生總狀花序常具雄花,頂生總狀花序常較側生花序長2倍以上,幾乎全部為兩性花,總軸和枝鈾密被白色綿狀毛;花被片6,開展或略反折,長圓形,長5~8mm,寬約3mm,全緣,黑紫色;雄蕊6,花藥腎形,背著,匯合為1室;子房卵形,3室,無毛,花柱3。蒴果卵圓形,具三鈍棱,長1.5~2cm,寬1~1.3cm。種子扁平,具膜質翅。花、果期7~9月。 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2. 牯嶺藜蘆 多年生草本,高約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帶網眼的纖維網。葉互生;葉柄長5~10cm;葉片寬橢圓形,有時狹長圓形,兩面無毛。圓錐花序長而擴展,具多數近等長的側生總狀花序,總軸和枝軸具灰色白綿狀毛,側生花序的花梗長6~8mm;花被片6,淡黃綠色、綠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2/3,花藥近腎形,匯合成1室;蒴果橢圓形;種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林下蔭濕處。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和廣西。 3.毛穗黎蘆 植株高60~160cm。莖較纖細,基部稍組,葉鞘直徑約1cm,被棕褐色有網眼的纖維網。葉互生;葉柄長達10cm;葉片折扇狀,長圓狀披針形至狹長圓形,兩面無毛。圓錐花序長25~50cm,常疏生較短的側生花序,總軸和枝軸密生綿狀毛;花梗長約為花被片的2倍,長可達1cm或更長,側生花序上花梗明顯短于主軸花梗;花多數,疏生;花被片6,開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藥近腎形,背著,匯合為1室。蒴果橢圓形;種子扁平,具膜質翅。花、果期7~9月。 生于海拔400~1700m的山地林下或高山草甸。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和山東等地。 4.興安黎蘆 植株高70~150cm。基部具無網眼的纖維束。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無柄,抱莖,背面密被銀白色短柔毛。圓錐花序近紡錘形,長20~60cm,具多數近等長的側生總狀花序,頂端總狀花序近等長于側生花序,總軸和枝軸密被白色短綿狀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開展,基部具柄,邊緣嚙狀,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黃綠色帶苞,白色邊緣;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橢圓形。種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 生于草甸和山坡濕草地。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 5.毛葉藜蘆 植株高大。基部具無網眼的纖維束。葉寬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無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圓錐花序塔狀,長20~50cm,頂生總狀花序較側生總狀花序長約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綠白色,基部略具柄,邊緣具嚙蝕狀牙齒,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藥近腎形,背著,匯合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種子扁平,具膜質翅。花、果期7~8月。 生于海拔2600~4000m的山坡林下或濕生草叢中。分布于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產地】 1.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Nigri 主產于山西、河南、山東、遼寧等地。銷全國大部地區。 2.牯嶺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Schindler 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自產自銷。 3.毛穗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Maackii 主產于遼寧、吉林、黑龍江。為民間用藥。 4.興安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Dahurici 產于東北各省。自產自銷。 5.毛葉藜蘆 Radix et Rhizoma Veratri Grandiflori 產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臺灣等地。自產自銷。 【商品規格】 除上述外,尚有同屬植物在產區作藜蘆入藥,如尖被藜蘆 Veratrum axysepalum Turcz. [V. patulum Loes. f. ;V.dolichopetalum Loes. f.] 又名:光脈藜蘆(《東北藥用植物志》),毛脈藜蘆(《吉林省野生經濟植物志》),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 【采收加工】 5~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除去葉,曬干或烘干。 【附方】 1.治諸風痰飲 藜蘆十分,郁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經驗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