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巴豆《中藥學7版》

時間:2016-02-23 17:36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巴豆《中藥學7版》 【名稱】 巴豆 【拼音】 Badou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于四川、廣西、云南、貴州等
【標題】
巴豆《中藥學7版》 
【名稱】
巴豆 
【拼音】
  Badou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于四川、廣西、云南、貴州等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用仁或制霜。 
【性味歸經】
  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 
【功效】
  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外用蝕瘡。 
【應用】
  1.寒積便秘。本品辛熱,能峻下冷積,開通腸道閉塞?蓡斡冒投顾b入膠囊服,或配大黃、干姜制丸服,適用于寒邪食積,阻結腸道,大便不通,腹滿脹痛,病起急驟,氣血未衰者,如三物備急丸(《金匱要略》)。
  2.腹水臌脹。本品峻瀉,有較強的逐水退腫作用。用治腹水臌脹,可用巴豆配杏仁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絳礬、神曲為丸,即含巴絳礬丸,用治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3.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氣道,呼吸困難,甚則窒息欲死者,可單用巴豆,去皮,線穿納入喉中,牽出即蘇;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嘔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癥狀得以緩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悶、肢冷汗出之寒實結胸者,常與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傷寒論》)。此外,小兒痰壅、乳食停積甚則驚悸者,可用本品峻藥輕投,可祛痰、消積,常與膽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如萬應保赤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4.癰腫未潰、疥癬惡瘡。本品外用有蝕腐肉、療瘡毒作用。治癰腫成膿未潰者,常與乳香、沒藥、木鱉子等熬膏外敷,以蝕腐皮膚,促進破潰排膿;治惡瘡,單用本品炸油,以油調雄黃、輕粉末,外涂瘡面即可。 
【注意】
  孕婦及體弱者忌用。不宜與牽牛子同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數制成巴豆霜用,以減低毒性。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含巴豆油34~57%,其中含巴豆油酸和甘油脂。油中尚含巴豆醇二脂和多種巴豆醇三脂。此外,還含巴豆毒素、巴豆苷、生物堿、β-谷甾醇等。
  2.藥理作用:巴豆油外用,對皮膚有強烈刺激作用?诜氲沃1滴,即能產生口腔、咽及胃粘膜的燒灼感及嘔吐,短時期內可有多次大量水瀉,伴有劇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巴豆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流感桿菌、綠膿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巴豆油有鎮痛及促血小板凝集作用。巴豆提取物對小鼠腹水型與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巴豆油、巴豆樹脂和巴豆醇脂類有弱性致癌活性。
  3.臨床研究: 據報道,以巴豆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于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巴豆粉膠囊合茵陳大柴胡湯,治療膽囊炎、膽石癥均取得滿意療效(遼寧中醫雜志,1980,8:43)。用巴豆與黃蠟配伍,制成巴豆丸,囫圇吞下,可治療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鼻竇炎(湖南醫藥雜志,1979,1:39;河南醫藥,1983,34:247)。用巴豆制劑對甲狀腺癌的療效也較顯著(健康報,1987,11:10)。另外,還可用于痹證、面神經麻痹、急性腸梗阻及小兒鵝口瘡等。
  4.不良反應:本品具有強烈的毒性,其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是一種細胞原漿毒,能溶解紅細胞,并使局部細胞壞死;巴豆油系一種峻瀉劑,對胃腸道粘膜具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與腹痛,重則發生出血性胃腸炎,大便內可帶血和粘膜。對腎亦有刺激作用。皮膚接觸巴豆油后,能引起急性皮炎。中毒表現:癥狀為咽喉腫痛、嘔吐、腸絞痛、腹瀉,甚則腐蝕腸壁,出現霍亂樣米湯樣大便,頭痛,眩暈,皮膚冷濕,脫水,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外用巴豆霜可產生接觸性皮炎,局部燒灼成膿皰狀紅疹,水皰等癥狀。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
  2.《名醫別錄》:“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疒頹,殺斑蝥毒。”
  3.《本草通玄》:“巴豆稟陽剛雄猛之性,有斬關奪門之功,氣血未衰,積邪堅固者,誠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輕妄投之,禍不旋踵。巴豆、大黃,同為攻下之劑,但大黃性冷,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傷寒傳里惡熱者,多用大黃。東垣治五積屬臟者,多用巴豆。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