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芫花《青陽客棧》
【名稱】
芫花
【英文】
Lilac Daphne Flower Bud
【拉丁文】
Flos Genkwae
【異名】
芫(《山海經》)、去水(《本經》),敗花、赤芫、兒草(《吳普本草》),毒魚、杜芫(《別錄》),頭痛花(《綱目》),悶頭花(《群芳譜》),老鼠花(《東還紀程》),鬧魚花(《中國樹木分類學》),棉花條、大米花(《江蘇植藥志》),芫條花、野丁香花(《山東中藥》),地棉花、九龍花、浮脹草、地棉花(《湖南藥物志》),芫花條、癩頭花(《全國中草藥匯編》),銀腰帶、小葉金腰帶(《江西草藥》),南芫花(華東),毒老鼠花、紫金花(浙江)。原植物芫花又名:金腰帶(《植物名實圖考》),藥魚草(《全國中草藥匯編》),藥魚棵(《江蘇植物志》),悶頭樹(四川)。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肺、脾、腎經。
【功效】
瀉水逐飲,祛痰止咳,解毒殺蟲。
【藥用】
為瑞香科植物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的花蕾。
【應用】
用于身面浮腫,大腹水腫及胸脅停飲疼痛。芫花峻下逐水,尤善瀉胸脅之水,使之從大小便排泄,常用于形氣俱實的水腫、腹水、胸水、飲食不消,《傷寒論》十棗湯治懸飲咳唾,胸脅引心下痞硬,或胸背掣涌不得息,即以本品配甘遂、大戟共用。屬濕熱蘊結之水臌實脹,氣促口渴,又常與清熱攻下行氣之大黃、牽牛子等相伍,如《丹溪心法》舟車丸。
用于咳嗽痰喘。芫花可瀉肺滌痰化飲,凡肺氣壅實.寒飲內停之咳嗽,有痰,氣喘息粗,可用本品與桑白皮、葶藶子等同用。若咳久寒飲不化,則需加干姜,加強溫肺化飲作用。現用本品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寒濕偏重者,療效較好。
用于癰疽腫毒,禿瘡,頑癩。芫花能殺蟲療癬,除濕解毒。多外用,如《千金要方》用芫花末,膠和如粥外敷瘡腫;《集效方》用芫花、豬脂和膏外涂,以療瘡癬。
此外,芫花尚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奇效良方》治諸般氣痛,即用本品配行氣止痛之玄胡索共用。牙痛難忍,以芫花末擦痛處,有良好效果,方如《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注意】
體質虛弱,或有嚴重心臟病,潰瘍病,消化道出血及孕婦禁服;反甘草;用量宜輕,逐漸增加,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用法用量】
1.50 - 3.00 g
【形態】
直立落葉灌木,高達1m。根長者可達10cm,主根直徑0.6~1.5cm,有分歧,外表黃棕色至黃褐色;根皮富韌性。莖直徑至1cm,暗棕色;枝細長,褐紫色,幼時密生絹狀短柔毛。葉對生,間或互生;有短柄,長約1mm,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2.5~5cm,寬0.8~2cm,稍帶革質,先端尖,全緣,幼時葉之兩面疏生絹狀短柔毛,以脈上為密,老則漸脫。花淡紫色,腋生,先葉開放,通常3~7朵生葉腋間短梗上,以枝端為多;花兩性,無花瓣;花被管細長,長約1cm,密被絹狀短柔毛,先端4裂,裂口卵形,長不及1cm;雄蕊8,2輪,著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絲;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極短或缺如,柱頭頭狀。核果革質,白色,種子一顆,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園。分布于華東及河北、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產地】
產于安徽、江蘇、浙江、四川、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銷全國。
【品種考證】
芫花,始載于《本經》下品,《綱目》列入毒草類。按《吳普本草》謂芫花“二月生葉青,加厚則黑,花有紫、赤、白者,二月實落盡,葉乃生。”韓保昇《蜀本草》謂“近道處處有之,苗高二三尺,葉似白前及柳葉,根皮黃似桑根,正月二月花發,紫碧色,葉未生時收。”再結合《本草圖經》“滁州芫花(今安徽滁州)”和“綿州芫花(古綿州即今四川綿陽)”附圖來看,古今藥用芫花品種一致,其原植物均為 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無疑。
【商品規格】
紫芫花:又名南芫花。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主產于安徽、江蘇、山東、浙江、四川等地。
黃芫花:又名北芫花。為同科植物河朔蕘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sn.的干燥花蕾。主產于山西、陜西、河北和東北等地。
以上商品均以花蕾多而整齊、干燥、色淡紫、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芫花含芫花素(Genkwanin)、羥基芫花素、芹菜素(Apigenin)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狀物 。花含蕪花素(genkanin)、芹菜素(apigenin)、羥基蕪花素(hydroxygenkwanin),尚含谷甾醇、苯甲酸及刺激性有毒油狀物。另含12-苯甲酰瑞香素(genkwadaphnin),為抗白血病活性成分。此外,還含芫花酯丙(yuanhuafine Ⅲ),芫花酯丁和芫花酯戊。
【藥理作用】
1 終止妊娠作用及對子宮肌的影響
2 抗腫瘤作用
3 列尿作用
4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5 銳咳、祛技作用
6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7 鎮痛、抗驚厥作用
8 毒性
【采收加工】
春季花未開放前采摘,揀去雜質,曬干或烘干。
【炮制】
1.生芫花 《古今錄驗》:“切、曝干。”《博濟方》:“去枝葉。”《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去枝梗。”《品匯精要》;“餒碎用。”《普濟方》:“為細末。”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葉,篩去灰屑。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