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番瀉葉《中國藥典》
【名稱】
番瀉葉
【拼音】
Fanxieye
【英文】
FOLIUM SENNAE
【概述】
本品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葉番瀉 Cassia acuti-folia Delile 的干燥小葉。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應(yīng)用】
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用于熱結(jié)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避光,置通風(fēng)干燥處。
【用法用量】
2~6g ,入煎劑宜后下,或開水泡服。
【理化鑒別】
(1) 本品粉末淡綠色或黃綠色。晶纖維多,草酸鈣方晶直徑12~15μm 。
非腺毛單細胞,長100~350μm,直徑12~25μm ,壁厚,有疣狀突起。草酸鈣簇晶存在 于葉肉薄壁細胞中,直徑9~20μm。上下表皮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 表皮均有氣孔,主為平軸式,副衛(wèi)細胞大多為2 個,也有 3個的。
(2) 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鹽酸2ml ,置水浴中加熱15分鐘,放冷,加乙醚40ml,振搖提取,分取醚層,通過無水硫酸鈉層脫水,濾過,取濾液5ml ,蒸干,放冷, 加氨試液5ml ,溶液顯黃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熱2 分鐘后,變?yōu)樽霞t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和水的等量混合溶液3ml,超聲處理30分鐘,離心,吸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香瀉葉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 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使成條狀,以醋酸乙酯-正丙醇-水(4:4: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 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 光斑點;噴以20%硝酸溶液,在120℃ 加熱約10分鐘,放冷,再噴以5% 氫氧化鉀的稀 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 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操作全過程應(yīng)避光進行,所用的試劑均須臨用前配制。
取本品細粉約0.15g ,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水30ml。混勻,稱定重量,連接冷凝管,置水浴中加熱15分鐘,放冷,稱定重量,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精密 量取上清液20ml,置150ml 分液漏斗中,加2mol/L鹽酸溶液0.1ml,用氯仿振搖提取3 次, 每次15ml,棄去氯仿層,水層加碳酸氫鈉0.1g,振搖3 分鐘,離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 置100ml 的圓底燒瓶中,加10.5%的三氯化鐵溶液20ml,搖勻,連接冷凝管,置水浴中, 加熱20分鐘,應(yīng)保持水浴水面在燒瓶液面之上。后立即加入鹽酸1ml,繼續(xù)回流20分鐘,注 意嚴格控制時間,時時振搖至沉淀完全溶解。放冷,將混合液移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振 搖提取3 次,每次25ml(須預(yù)先洗滌圓底燒瓶),合并醚液,用水洗滌2 次,每次15ml, 棄去水層,醚液用干燥濾紙濾過,置 100ml棕色量瓶中,濾器用乙醚洗滌,洗液與醚液合 并,并加乙醚至刻度。精密量取醚液10ml,小心蒸發(fā)至干(微溫),殘渣中精密加入0.5% 醋酸鎂甲醇溶液10ml使溶解,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B),以甲醇作空白,在515nm 波長 處立即測定吸收度。按番瀉苷B(C42H38O20)的吸收系數(shù)(E1% 1cm)為240 計算,即得。
本品含總番瀉苷以番瀉苷B(C42H38O20)計,不得少于2.5% 。
【性狀】
狹葉番瀉 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0.4~2cm,全緣,葉端急尖,葉基稍不對稱。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淺黃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葉脈稍隆 起。革質(zhì)。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葉番瀉 呈披針形或長卵形,略卷曲,葉端短尖或微凸,葉基不對稱,兩面均有細短毛茸。
【圖片】
尖葉番瀉葉
狹葉番瀉葉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