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野菊花《中藥全書》
【名稱】
野菊花
【拼音】
Yejuhua
【英文】
Wild Chrysanthemum Flower
【日文】
ヤキクヵ
【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異名】
苦薏《本草經集注》,野山菊《植物名實圖考》,路邊菊《嶺南采藥錄》,野黃菊《江蘇省植物藥材志》,黃菊仔《中國藥用植物志》,鬼仔菊《廣西中藥志》,山九月菊《遼寧經濟植物志》,瘧疾草(江蘇),山菊花《東北中草藥》,干層菊、黃菊花《安徽中草 藥》。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
【藥用】
本品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cmum indicum L.的頭狀花序。
【應用】
1.用于病疽療癤、丹毒。可單用,內服或搗鮮品敷患處。或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配伍,如五味消毒飲。
2.用于熱毒上攻之咽喉腫痛、風火赤眼等證。本品解毒瀉火、利咽止痛,用治咽喉腫痛常配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等。風火相煽之目赤腫痛,常以本品配金銀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如《經驗方》金黃洗肝湯。此外,本品內服并煎湯外洗也用治濕疹等皮膚瘙癢。
【貯藏】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用法用量】
煎服,10~18g。外用適量。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莖粗厚,分枝,有長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莖直立或基部鋪展。基生葉脫落;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7cm,寬1~2.5cm,羽狀分裂或分裂不明顯;頂裂片大,側裂片常2對,卵形或長圓形,全部裂片邊緣淺裂或有鋸齒;上部葉漸小; 全部葉上面有腺體及疏柔毛,下面灰綠色,毛較多,基部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托葉具鋸齒。頭狀花序直徑2.5~4(~5)cm,在莖枝頂端 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或不規則的傘房花序;總苞直徑8~20mm,長5~6mm;總苞片邊緣寬膜質;香狀花黃色,雌性;盤花兩性,筒狀。瘦果全部同形,有5條極細的縱肋,無冠狀冠毛。花期9~10月。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本種為多型性的種,在形態特征上有極大的多樣性。廣布于東北、華 北、華中及西南各地。
【產地】
主產于江蘇、四川、廣西、山東等地,除銷產地外,也銷外地。
【栽培】
喜涼爽濕潤氣候。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用分株繁殖。6月上、中旬,將老株挖起,分成單株,每株應帶白色新根,按行株距24cm×24cm開穴,每穴栽3株,填土壓實澆水。每年中耕除草3次,結合施肥,幼苗期施稀人糞尿,8~9月可施人 畜肥,適當增施過磷酸鈣,可進行根外追肥。并培土,以防倒伏。遇旱季要澆水。病害有銹病,可用敵銹鈉噴射;黃萎病可在穴內撒施 石灰消毒。蟲害有跳甲、蚜蟲,可用化學藥劑防治。
【品種考證】
《本草經集注》于“菊花”條曰:“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華正相似,惟以甘、苦別之爾。”《本草拾遺》謂:“苦薏,花如菊,莖似馬蘭,生澤畔,似菊,菊甘而薏 苦,語日苦如意是也。”《日華子本草》載“野菊”名,謂:“菊有兩種,花大氣香莖紫者為甘菊,花小氣烈莖青小者名野菊。”《本 草綱目》謂:“苦薏,處處原野極多,與菊無異,但葉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狀,氣味苦辛慘烈。”根據以上“苦 薏”、“野菊”的記載及其附圖看,與本品原植物特征相同。
【商品規格】
一般為統裝。以色黃、無梗、不碎、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
【顯微特征】
野菊粉末黃棕色。①花粉粒黃色,類圓形,直徑20~33μm,刺長約3.5μm,每裂片4~5刺。②腺毛頭部鞋底形,4~6(~8)細胞,兩面相對排列,長徑35~120μm,短徑33~67μm,外被角質層。③T形毛較多,頂端細胞長大,臂一長一短,直徑23~50μm,壁稍厚 或一邊稍厚,基部1~13細胞,其中一個稍膨大或皺縮。
【化學成分】
花含揮發油01%~0.2%,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尚含dl-樟腦、β-3-蒈烯(β-3-carene)、檜烯(sabinene)及香草醇(carvol)。此外,花中分離得野菊花內酯(yejuhualactone)約0.1%,密蒙花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約0.72%。另含木 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 glucoside)、菊紅甙(chrysanthemin, aster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環氧葉黃素 (xanthophyllepoxide)、木犀草素、野菊花酮(沒藥烷酮二醇),及野菊花醇、胡蘿卜甙、豚草素、金合歡素、山俞酸甘油酯、棕櫚酸 等。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按下述方法試驗:
(1)取濾液1滴,點于濾紙上,噴灑三氯化鋁試液,干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
(2)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4~5滴,加熱,顯棕紅色。(檢查黃酮)
【藥理作用】
1.抗菌:50%花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去乙醇浸膏用試管衡釋法,1:5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花去乙醇提取物的浸膏對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體外有抑制作用。
3.對心血管的作用:花去乙醇提取物的浸膏6~10g/kg腹腔注射或15g/kg灌胃,對正常大鼠有降壓作用;16g/kg腹腔注射或十二指腸給藥亦有降壓作用,降壓作用可能系通過抗腎上腺素和擴張外周血管以及中樞抑制的結果:花乙醇提取物(包括野菊花內酯、黃酮甙、苦味素 等)50~100mg/kg小腸給藥,對麻醉貓呈降壓作用;100~200mg/kg灌胃,對正常狗及腎型高血壓狗均呈降壓作用。野菊花注射液2g/kg靜脈 注射,對犬實驗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可使心外膜心電圖ST段升高的導聯數(N-ST)、ST段升高值的總和(.-ST)值均顯著減少。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