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南瓜子 【拼音】 Nanguazi 【概述】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的種子。主產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收,取子,曬干。研粉生用,以新鮮者良。 【性味歸經】 甘,平。歸胃、大腸經。 【功效】 殺蟲。 【應用】 絳蟲病。本品甘平,殺蟲而不傷正氣,用治絳蟲病,可單用新鮮南瓜子30~60g,研爛,加水、冰糖或蜂蜜調勻,空腹頓服(《中藥的藥理與應用》);亦可與檳榔同用,則療效更佳,先用本品研粉,冷開水調服60~120g,兩小時后服檳榔60~120g的水煎劑,再過半小時,服玄明粉15g,促使瀉下,以利蟲體排出。 此外,南瓜子亦可用治血吸蟲病,但須較大劑量(120g~200g),長期服用。 【用法用量】 研粉,60~120g。冷開水調服。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含有南瓜子氨酸,為驅蟲的有效成分。另含脂肪油、蛋白質及維生素A、B1、B2、C,又含胡蘿卜素。脂肪油中主要成分為亞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 2.藥理作用:本品對牛肉絳蟲或豬肉絳蟲的中段和后段節片均有麻痹作用,并與檳榔有協同作用;對血吸蟲幼蟲有抑制和殺滅作用,使成蟲蟲體萎縮、生殖器退化、子宮內蟲卵減少,但不能殺滅。 3.臨床研究: 晨起空腹服南瓜子仁120g,嚼碎吞下,2小時后再服檳榔煎劑(檳榔120g,加水500ml,煎至350ml),如4-5小時無反應,可服芒硝9g,治療絳蟲病22例,均可排出成蟲(甘肅中醫,2001,4:26);將保存2年以上南瓜子50~150g,搗泥,敷于潰瘍周圍,另取鮮馬齒莧200~300g,搗泥敷于潰瘍面上,每天換藥1次,治療小腿慢性潰瘍12例,其中10例均在1個月內治愈(中國農村醫學,1988,3:28);新鮮南瓜子曬干,每天嚼服30g(剝殼),同時按壓關元穴100次,每天1次,1個月為1療程,治療慢性前列腺炎45例,總有效率為91.11%(四川中醫,2001,8:26)。另有用南瓜子治療血吸蟲、產后缺乳、尿頻等。 【圖片】 南瓜 ![]() 南瓜子 南瓜子《常用中藥》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