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1.苦楝皮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40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 2.體外試驗,20%苦楝皮浸膏及0.6%苦楝素于24h內可使豬蛔蟲自發運動消失,并有部分蛔蟲死亡。 3.在川楝素飽和溶液內,可使豬蛔蟲自發活動停止,但作用出現較慢,需4h以上,靜止后不易恢復。似為麻痹作用。 4.川楝素對肉毒毒素中毒小鼠有治療作用,用0.4、0.6LD50無論口服、靜注、皮下注射均可使 1.7LD50單位A型肉毒毒素中毒小鼠大部存活,川楝素的LD50口服為550mg/kg,靜脈注射為14.6mg/kg,皮下注射為15.2mg/kg;對B型肉毒毒素中毒小鼠也有救治效果。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以春夏間為宜,剝取樹皮及根皮,曬干;或刮去褐色外皮,曬干。 【炮制】 將原藥除去雜質,洗凈,瀝去水,展平,開條,切成1.5cm方塊或切絲,干燥,篩去灰屑。 【性狀】 (1) 川楝皮 樹干及粗枝老皮呈不規則的長形塊片或槽狀卷片,長15~70cm,寬3~7cm,厚3~5mm,外表面棕褐色,粗糙,有寬闊的縱裂紋及細小的橫裂紋,并有紅棕色橢圓形橫長皮孔,幼皮表面棕紫色,平滑,有蠟質層;內表面黃白色,有撕裂的纖維層薄片附著。根 皮呈卷曲的塊片狀,外表面粗糙,未見皮孔。質韌,折斷面纖維性,纖維層可成片剝離。氣微,味苦。(2) 楝皮 根皮略呈卷曲的塊片 狀;外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栓皮裂紋較多,未見皮孔。 【食療】 1.苦楝皮糖漿 2.苦楝皮檳榔糖漿 【附方】 1.治蛔蟲病 ①小兒蛔蟲:楝木,削上蒼皮,以水煎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此為有小毒。(《千金要方》)②治蛔蟲日夜咬人,腹內痛不可忍:苦楝樹白皮二斤,去粗者,銼。上以水一斗,煎至三升,去滓,于銀器內以慢火熬成膏。每日于五更初,以溫酒凋下半匙,以 蟲下為度。(《圣惠方》) 2.治小兒蟲痛不可忍者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抵圣散) 3.治鉤蟲病 苦楝皮(去粗皮)5000g,加水25000g,熬成5000g;另用石榴皮24g,加水2500g熬成1000g,再把兩種藥水混合攪勻,成人每次服30g。(《湖南藥物志》) 4.治蟯蟲病 ①楝根皮二錢,苦參二錢,蛇床子一錢,皂角五分。共為末,以蜜煉成丸,如棗大,納入肛中或陰道內。(《藥物圖考》楝皮殺蟲丸)②苦楝根皮、豬牙皂角、蛇床子等量。研細末。用棉球蘸麻油,再將藥末灑棉球上,納入肛門。或用苦楝皮15g,百部30g, 烏梅6g。煎水40~50ml。晚間作保留滿腸,連用2~4日。(《安徽中草藥》) 5.治五種蟲 以楝皮去其蒼者,焙干為末,米飲下三錢匕。(《斗門方》) 6.治蠼螋瘡 楝樹枝皮燒灰,和豬膏敷之。(《千金要方》) 7.治傷寒慝蝕下部,腹中疞痛 (《圣惠方》楝根皮丸) 8.治痢疾 苦楝樹皮12g,骨碎補9g,荊芥6g,青木香6g,梴木花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9.治浸淫瘡 (《外科集驗方》苦楝散) 10.治癮疹 楝皮濃煎浴。(《斗門方》) 11.治瘺瘡 (《鬼遺方》坐肉膏) 12.治蟲牙痛 (苦楝)樹皮水煎漱口。(《湖南藥物志》) 13.治疥瘡風蟲 楝根皮、皂角(去皮、子)各等分。為末。豬脂調涂。(《奇效良方》) 14.治頑固性濕癬 楝根皮,洗凈曬干燒灰,調茶油涂抹患處,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醫藥》1959,(2):43) 【成藥】 1.川楝皮片 2.川楝素片 3.驅蟲散 【臨床研究】 1.治療陰道滴蟲 新鮮的楝樹根皮200g,放入l000~1500ml的普通水中煮沸20分鐘,過濾得棕色味苦的液體,經窺陰器每次注入陰道5ml,再放入浸有該液的紗布球,第2日晨取出,5~10次為1療程。或將楝根皮用其有效成分與甘油明膠做成3~5g約指頭大的栓劑,每晚 睡前塞1枚于陰道內,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共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患者33例,1個療程或不到1個療程后全部治愈。白帶懸滴復查,滴蟲 均示陰性[1)。 2.治療鉤蟲病 新鮮苦楝樹二層皮60g(成人海日量)水煎約2~3小時,煎成藥液20~30ml作1次服,連服3日。治療鉤蟲陽性患者121例,服藥7日后進行復檢,鉤蟲轉陰人數為109例,陽性12例,療效達90%。另以本藥材90g,如前法煎服和復查,治療鉤蟲陽性病人200例,結 果轉陰人數為196例,陽性4例,療效達98%。在321例服藥過程中,僅有1例出現腹瀉,另1例有頭暈、腹痛現象,余無任何不良反應[2)。 【參考文獻】 [1)嚴家祥.中華婦產科雜志,1959,(3):193 [2)廣東中醫,1959,(5):192 【附注】 1.楝樹葉 煎水洗及濕敷治膿皰瘡、濕疹樣皮炎、疥瘡等。又鮮葉可殺滅釘螺。 2.楝樹木材 含楝木素A (nimbolin A)、楝木素B(nimbloin B)、梣酮(fraxinellone)、24-次甲基環水龍骨甾酮(24-methylene cycloartanone)、葛杜寧(gedunin)等。楝木油含環麥甾醇(cycloeucalenol)。 3.印度楝M.azadirachta L.的樹皮,含有多種苦味素,主為印楝素(印楝賓,nimbin);種子含印楝子素(azadirachtin)。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