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玳瑁

時間:2018-08-04 07:16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玳瑁 【拉丁文】 Carapax Eretmochelydis 【異名】 瑇瑁(《本草拾遺》),蝳蝐(《桂海虞衡志》),瑇瑁甲(《本草匯言》),明玳瑁、文甲(《藥材學》)。原動物玳瑁又名:鷹嘴海龜(《浙江動物志》),十三棱龜(俗稱)。 【性味歸經】 味甘、咸
【標題】
玳瑁
【拉丁文】
  Carapax Eretmochelydis
【異名】
  瑇瑁(《本草拾遺》),蝳蝐(《桂海虞衡志》),瑇瑁甲(《本草匯言》),明玳瑁、文甲(《藥材學》)。原動物玳瑁又名:鷹嘴海龜(《浙江動物志》),十三棱龜(俗稱)。
【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
【功效】
  平肝定驚,清熱解毒。
【藥用】
  為海龜科動物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的背甲。
【應用】
  用于熱病高熱,神昏譫語抽搐,小兒驚風,中風不語。玳瑁入心肝二經,既可平肝定驚,又可清熱解毒。治溫熱病痰熱內閉之高熱神昏,譫語抽搐,小兒驚厥,多與犀角、麝香、牛黃、朱砂、琥珀等同用,如《局方》至寶丹;治中風不語,可與丹砂、雄黃、白芥子、麝香、安息香為丸服,如《至濟總錄》玳瑁丸。亦可配牛膝、地龍、石決明、羚羊角等同用,助其平肝熄風之功。
  用于眩暈,心煩不眠。玳瑁味甘、咸,性寒,以清熱平肝潛陽見功,用于陰虛陽亢之眩暈,心煩不寐等,常配龜版、牡蠣、生地等滋陰平肝藥同用。
  用于痘毒,疔瘡癰腫。玳瑁有清熱解毒作用。《痘疹論》以玳瑁與犀角、紫草配伍治痘瘡黑陷。若藥物過敏引起的皮疹,瘙癢難忍,可用冷開水磨玳瑁局部外涂。治疔瘡癰腫,玳瑁可與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配用。
  《本經逢原》:“同犀角,解痘毒。”
【注意】
  虛寒證無火毒者禁服。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態】
  體長60~170cm。頭部具對稱的鱗片,前額鱗2對。鼻孔近于吻端,吻長而側扁,上頜鉤曲,嘴似鸚鵡,頜緣鋸齒狀。幼時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狀排列,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呈平鋪狀鑲嵌排列。頸角板短寬;椎角板5塊,中央有一明顯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塊,第2塊最大;緣角板每側各11塊,相鄰第2對肋角板處的緣角板開始排列呈鋸齒狀;臀角板2塊,其間有一縫隙。腹甲前緣有較小的喉角板;兩側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間,均有1條隆起。在腹部中溝兩側形成兩條明顯的棱嵴,每側甲橋處有4塊下緣角板,在腋、胯區尚有數塊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槳狀,覆被大鱗,前肢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紅色或棕褐色,有光澤,綴有淺黃色小花紋,頭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黃黑色有褐斑。
  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分布于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海南西沙群島等地。
  野生玳瑁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濫捕。
【產地】
  主產臺灣、福建、廣東、海南等地。銷全國。
【品種考證】
  本品入藥始載于《本草拾遺》,云:“大如扇,似龜,甲有文。生嶺南海畔山水間。”《食性本草》曰:“身似龜,首、嘴如鸚鵡。”《綱目》引《桂海虞衡志》謂:“玳瑁生海洋深處。狀如龜黿,而殼稍長,背有甲十三片,黑白斑文,相錯而成。其裙邊有花,缺如鋸齒。無足而有四鬣,前長后短,皆有鱗,斑文如甲。”又引《海槎余錄》云:“大者難得,小者時時有之。但老甲厚而色明,小者甲薄而色暗……取時必倒懸其身,用滾醋潑之,則甲逐片應手落下。”以上所述形態待征均與現海龜科玳瑁相符。
【采收加工】
  將捕獲的活玳瑁倒掛懸起,用沸醋潑之,使其背部鱗片剝落,去除殘肉,洗凈。
【炮制】
  1.玳瑁 《圣惠方》:“細鎊,搗羅為末。”《旅舍備要方》:“水磨濃汁。”《品匯精要》:“銼碎。”《證治準繩》:“研。”現行,取原藥材,刷凈,用溫水浸軟,切成細絲,干燥或研成細粉。
  2.制玳瑁 取滑石粉置鍋內,用文火炒熱,加入凈玳瑁絲,拌炒至表面微黃色,鼓起,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成粉末。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附方】
  1.治急風及中惡,不識人,面青,四肢逆冷 生玳瑁五兩(搗羅為末),安息香五兩(用酒煮似糊,用絹濾去滓),朱砂二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琥珀一兩(細研),麝香一兩(細研),龍腦一錢(細研)。上藥都研令勻,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雞子實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過,不計時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2.治中風不語,精神冒悶及中惡不語 瑇瑁(鎊)、丹砂(研)、雄黃(研)、白芥子各半兩,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搗羅為末,再同研勻,別以銀石器酒煎安息香一兩為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溫童子小便下,不拘時候服。(《圣濟總錄》玳瑁丸)
  3.治膿毒血病、血中毒,癰疽疔瘡、痘瘡 玳瑁10g,犀角2g,紫草根10g,水500ml,煎至200ml,1日3服。(《現代實用中藥》)
  4.治痘瘡黑陷,乃心熱血凝也 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五匙,和勻溫服。(《綱目》引《痘疹論》)
  5.預解痘毒,遇行時服此,未發內消,已發稀少 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勻,溫服半合,日三服。(《綱目》引《靈苑方》)
  6.療中蠱毒 生玳瑁以水磨如濃飲,服一盞即解。(《產乳集驗方》)
  7.治迎風流淚,乃心腎虛熱也 生瑇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日一服。(《綱目》引《飛鴻集》)
  8.治肝癌 玳瑁15g,露蜂房9g,龜版15g,海藻15g,鴉膽子9g,蟾酥0.6~1.2g。共研末,每日早晨及睡前各服1次,每次0.7~1.4g,白開水沖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藥論】
  1.論玳瑁清熱解毒功用 ①李時珍:“玳瑁,解毒清熱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時‘至寶丹’始用之也。”(《綱目》)②吳世凱:“玳瑁,龜類也,得水中至陰之氣,能解一切熱毒,其性最靈。”(《本草經疏輯要》)
  2.論玳瑁宜生用 寇宗奭:“生者入藥,蓋性味全也,既入湯火中,即不堪用,為器物者是矣,與生、熟犀其義同。”(《本草衍義》)
【圖片】
  玳瑁

  玳瑁《本草圖苑》

  玳瑁《本草綱目》

  玳瑁藥材

【表格】
  玳瑁《中藥歌決》
【歌決】
  玳瑁甘寒歸心肝,清熱解毒止痙攣;
  溫熱譫狂血壓高,痘瘡腫毒兒驚癇。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