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滑石 【拼音】 Huashi 【概述】 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鎂[ Mg3 · (Si4O10) · (OH)2 ],主產于山東、江西、山西、遼寧等地。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雜石,洗凈,砸成碎塊,研粉用,或水飛晾干用。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 【功效】 利尿通淋,清熱解暑,收濕斂瘡。 【應用】 1.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滑石性滑利竅,寒則清熱,故能清膀胱濕熱而通利水道,是治淋證常用藥,若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熱淋及尿閉等,常與木通、車前子、瞿麥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劑局方》);若用于石淋,可與海金沙、金錢草、木通等配用。 2.暑濕,濕溫。本品甘淡而寒,既能利水濕,又能解暑熱,是治暑濕之常用藥。若暑熱煩渴,小便短赤,可與甘草同用,即六一散(《傷寒標本》);若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頭痛惡寒,身重胸悶,脈弦細而濡,則與薏苡仁、白蔻仁、杏仁等配用,如三仁湯(《溫病條辨》)。 1.濕瘡,濕疹,痱子。本品外用有清熱收濕斂瘡作用。治療濕瘡,濕疹,可單用或與枯礬、黃柏等為末,撒布患處;治痱子,則可與薄荷、甘草等配合制成痱子粉外用。 【注意】 脾虛、熱病傷津及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硅酸鎂、氧化鋁、氧化鎳等。 2.藥理作用:本品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內服能保護腸壁。滑石粉撒布創面形成被膜,有保護創面,吸收分泌物,促進結痂的作用。在體外,10%滑石粉對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蒲黃,滑石粉,口服,治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結石及其他繼發性泌尿系出血癥,有效(中醫雜志,1988,7:43)。采用胸腔鏡及胸腔閉式引流管直接注入滑石粉的治療方法,治療肺大皰所致氣胸,成功率高,并發癥少(中國臨床醫生,2001,8:26)。 4.不良反應:滑石在直腸、陰道或創面等處可引起肉芽腫,滑石粉又常用作避孕器具及會陰的撒布劑,常如此應用,其卵巢癌發生率比不用者高約3倍。故滑石不宜久服與久用。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 2.《本草綱目》:“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精溺之竅。蓋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滲走經絡,游溢精氣,上輸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能出。故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 【圖片】 滑石 ![]() 滑石塊 ![]() 藥材滑石 ![]() 【表格】 滑石《中藥歌決》 【歌決】 滑石甘寒歸胃膀,清熱利尿益胃腸; 尿道澀痛吐衄血,黃疸水腫胃潰瘍; 萆薢苦平歸胃肝,鎮痛利尿消腫炎; 風寒濕痹周身痛,赤白帶下淋尿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