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理氣藥 >

檀香《青陽客棧》(2)

時間:2017-06-18 13:30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附方】 1.治心腹冷痛 白檀香三錢(為極細末),干姜五錢。泡湯調下。(《本草匯言》) 2.治冠心病心絞痛 朱砂30g,蘇合石油30g,檀香60g,冰片30g,青木香60g,制乳香30g。加入適量填充劑制成300丸。在心絞痛發

【附方】
  1.治心腹冷痛 白檀香三錢(為極細末),干姜五錢。泡湯調下。(《本草匯言》)
  2.治冠心病心絞痛 朱砂30g,蘇合石油30g,檀香60g,冰片30g,青木香60g,制乳香30g。加入適量填充劑制成300丸。在心絞痛發作時含化1粒,中度或重度心絞痛者每服1粒,每日3次。(《全國新藥介紹》冠心蘇合丸)
  3.治氣厥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三錢,藿香、甘草(炙)各八錢,砂仁四錢。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丹溪心法》調氣散)
  4.治陰寒霍亂 白檀香、藿香梗、木香、肉桂各一錢五分。為極細末。每用一錢,炒姜五錢,泡湯調下。
  5.治噎膈飲食不下 白檀香一錢五分,茯苓、橘紅各二錢。俱為極細末,人參湯調下。(4~5方出自《本草匯言》)
  6.治神經性胃腸病,嘔吐下痢,胸悶腹痛 檀香細粉10g,沉香細粉3g,甘草細粉5g,菖蒲根(磨粉)10g。混和,密貯瓶中勿泄氣。每日3回,每回1g,食前溫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7.治頭面風,頭目昏眩,肩背疼痛,頭皮腫癢,頸項拘急 白檀香(銼)半兩,甘菊花(擇)三兩,芎窮二兩,甘草(生用)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薄荷湯調下,茶清或沸湯調亦得。(《圣濟總錄》檀香散)
  8.治惡毒風腫 白檀香、沉香各一塊,重一分,檳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盆中,以水三盞,細磨取盡,濾去滓,銀石銚內煎沸。候溫,分作三服。(《圣濟總錄》檀香飲)
  9.治面上黑子斑 白檀香、蒼耳葉(焙,為末)。每夜以暖漿水洗面,以布揩赤,用白檀香磨汁涂之,食后米飲調服蒼耳葉末一錢。(《平易方》面上黑子班方)
  10.治痱瘡 以雪水磨檀香,鵝毛蘸掃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參考文獻】
  《本草拾遺》:主心腹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日華子本草》:熱,無毒。治痛,霍亂,腎氣腹痛,濃煎服。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熱,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通行陽明經藥。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又云:治腎氣諸痛,腹痛,消熱腫。
  《東垣》云: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棗,將以葛根、豆蔻、縮砂、益智通行陽明之經。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
  《珍》云: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食。
  《本草發揮》:潔古云:陽中微陰。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飲食。
  《本草綱目》:白檀辛溫,氣分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大業錄》:隋有壽彈師妙醫術,作五香飲濟人。沉香飲、檀香飲、丁香飲、澤蘭飲、甘松飲,皆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補益人。
  噎膈吐食。
  面生黑子,每夜以漿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
  《本草經疏》:《本經》無正文。弘景云:白檀,消熱腫。藏器:主心腹霍亂,中惡鬼氣,殺蟲。日華子云:檀香,熱,無毒。治心痛,霍亂,腎氣腹痛,濃煎服。水磨傅外腎,并腰腎痛處。詳其所主諸證,亦是芬芳升發,澼惡散作冷之藥也。今人多供燃熱。
  《本草蒙筌》:味辛,氣溫。陽中微陰。無毒。專入肺腎臟,通行陽明經。醋摩敷惡毒止痛,水煎升胃氣進食。腹痛霍亂可卻,中惡鬼氣能驅。又紫真檀香,主惡毒風毒。
  《景岳全書》:味辛,氣溫。能散風熱,辟穢惡邪氣,消腫毒,逐鬼魅。煎服之可散冷氣,止心腹疼痛,定霍亂,和胃氣,開噎膈,止嘔吐,進飲食。又治面生黑子,每晚以熱水洗拭,磨汁涂之甚良。
  《本草備要》:宣,理氣。
  辛溫。調脾肺,利胸膈,去邪惡。能引胃氣上升,進飲食,為理氣要藥。
  《本經逢原》:白檀辛溫,氣分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平,血分藥也,力能和營氣,而消腫毒,療金瘡,各有攸宜。
  《本草求真》:[批]逐冷除郁,以引胃氣上行。
  白檀香專入肺、胃、脾,兼入腎。氣味辛溫,熏之清爽可愛。形容殆盡。凡因冷氣上結,飲食不進,氣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氣上升,力并上行。且能散風辟邪,消腫住痛。力主外散。功專入脾與肺,不似沉香力專主降而能引氣下行也。時珍曰:《楞嚴經》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熱惱,今西南諸番酋,皆用諸香涂身,取此義也。《杜寶大業錄》云:隋有壽禪師妙醫術,作五香飲濟人,沉香飲、檀香飲、丁香飲、澤蘭飲、甘松飲,皆以香為主,更加別藥有味而止渴,兼補益人也。道書謂之浴香,不可燒供上真。但此動火耗氣,陰虛火盛者切忌。
  《得配本草》:忌火。
  辛,溫。入手太陰經氣分。辟邪去惡,除心痛,止霍亂,散冷積,解結氣。夏月懷香,可辟臭氣。
  癰潰、陰虛,俱禁用。
  白旃檀,調衛利膈;紫檀,和營消腫。
  《本草分經》:白檀香辛,溫。利氣,調脾肺,利胸膈,兼引胃氣上升。
  紫檀香咸,平。入血分。和血止血消腫毒。
【藥論】
  1.論檀香調脾肺、利胸膈之功 ①李東垣:“(檀香)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姜、棗,將以葛根、豆蔻、縮砂、益智,通行陽明之經,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引自《湯液本草》) ②黃宮繡:“白檀熏之清爽可愛,凡因冷氣上結,飲食不進,氣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氣上升,且能散風辟邪,消腫住痛。功專入脾與肺,不似沉香力專主降,而能引氣下行也。”(《本草求真》)
  2.論檀香調氣不止在上焦 劉若金:“白檀之用,在潔古云引胃氣上升,進飲食,而時珍所謂治噎膈吐食,不幾能升者又能降乎?東垣所說,白檀調氣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間,而《日華子》更言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是則其調氣不止在上焦而已也。總之,元氣根于腎,暢于脾胃,統于肺,由下而升,即得從上而降,蓋原其所自始,義固如是;而胸膈之上,咽喉之間,乃主氣之肺,其所治在斯耳。第白檀功用,盡于東垣散冷氣一語,如弘景消風熱腫毒,亦即陽氣之不能達于陰者,所郁聚為熱風,是熱之所化耳,無二義也,非謂其治冷治熱也。”(《本草述》)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