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細辛《青陽客棧》
【名稱】
細辛
【英文】
Manchurian Wildginger
【拉丁文】
Herba Asari
【異名】
少辛《山海經》,小辛《神農本草經》,細草《吳普本草》,綠須姜(侯寧極《藥譜》),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萬病草《中國藥用植物圖鑒》,臥龍丹《安徽中草藥》,鈴鐺花《青島中草藥手冊》,四兩麻《湖北中草藥志》,玉香絲《中藥別名手冊》,山人參(江蘇)。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小毒。歸肺、腎、心經。
【功效】
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
【藥用】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漢城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mse (Nakai) C. Y. Cheng et C. S. Yang或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
【應用】
用于風寒感冒。治療寒邪束表,發熱惡寒,頭痛體痛無汗者,細辛常配羌活、防風等同用,加強疏風散寒之功,如《此事難知》九味羌活湯。若陽虛外感,邪犯少陰而見無汗,惡寒,發熱,脈沉者,應以本品散少陰寒邪,佐麻黃、附子溫陽解表,如《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若陽虛氣弱,外感風寒,脈弱者,可在解表藥中加用細辛、附子、人參以補氣助陽,如《傷寒六書》再造散。
用于頭痛、齒痛、風濕痹痛等痛證。細辛有散寒止痛作用,風冷頭痛,可配羌活、獨活、川芎等,如《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治風熱頭痛,需與石膏、或黃連、黃芩等清熱藥配伍,如《衛生寶鑒》川芎散、《蘭室秘藏》細辛散。治風痰頭痛,可配南星、半夏,如《證論準繩》芎辛導痰湯。治齒痛,冷痛可單用。《御藥院方》以本品與蓽茇配伍,加強散寒止痛之功;若風火牙痛,應與石膏或黃連同用,標本同治,瀉火止痛,如《證治準繩》升麻散、白芷散。治風濕痹痛,常與獨活、秦艽、防風等配伍,如《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若陽虛寒盛,關節冷痛者,可配烏頭、附子之類,如《千金要方》烏頭湯。治胸痹,可用本品通陽解郁,配栝樓、桂技、地黃行氣活血,如《千金要方》細辛散;現代治冠心病心絞痛配蓽茇、冰片、檀香等芳香溫通,如寬胸丸。治蛔蟲腹痛,可與烏梅、干姜、蜀椒同用,如《傷寒論》烏梅丸。治風冷牙痛,配白芷、川椒等,如《萬病回春》定痛散。
用于痰飲咳喘。細辛既能發散寒邪,又能溫肺化飲,若水飲內停,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常與干姜、五味子配合,無論有無表寒,均可隨證用之,如《傷寒論》之小青龍湯、《金匱要略》之苓甘五味姜辛湯。
用于水腫。細辛入少陰,散水寒,故《金匱要略》治風水(也治風濕)之防己黃芪物注云:“下有陳寒加細半。”葉天士對水腫之屬于陽微陰結者常加用之;蒲輔周亦云:“治腎炎水腫腰部及下肢冷,加細辛。”
用于五官病。細辛辛香走竄,善于通關利竅。治鼻塞、鼻齆,常配辛夷、白芷等,如《小品方》香膏。治風眼淚下,目生翳障,常配防風、地黃、羚羊角等,如《眼科龍木論》細辛丸、《銀海精微》細辛湯。治口舌生瘡,配黃柏為末敷,如《重訂嚴氏濟生方》赴筵散。治耳閉,配石菖蒲、木通等,如《仙拈集》細辛丸。此外,細辛有溫經通脈之功,治血脈凝澀,手足厥冷,宜配當歸、桂枝、通草等,如《傷寒論》當歸四逆湯。
此外,本品辛溫行散,芳香透達,吹鼻取嚏,有通關開竅醒神之功。用治中惡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氣塞、昏不知人、面色蒼白、牙關緊閉之屬于閉證、實證者,常與皂莢研末和勻,吹少許入鼻中取嚏,如通關散;亦可單用為散,吹鼻取嚏。
【注意】
陰虛、血虛、氣虛多汗及火升炎上者禁服。反藜蘆。本品服用劑量過大,可發生面色潮紅、頭暈、多汗,甚則胸悶、心悸、惡心、嘔吐等副反應。
【用法用量】
1.50 - 9.00 g
【形態】
1. 北細辛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莖橫走,生有多數細長的根。葉2~3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心形,長4~9cm,寬5~13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心形,上面脈有毛,有時全體疏生短毛,下面毛較密;葉柄長約15cm;苞芽葉近圓形。花單生于葉腋,接近地面;花紫棕色,稀紫綠色;花梗長3~5cm,花期在頂部成直角彎曲,果期直立;花被管壺狀或半球狀,直徑約1cm,喉部稍縊縮,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7mm,寬約9mm,由基部向外反折,貼靠于花被管上;雄蕊著生于子房中部,花絲常較花藥稍短,藥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先端2裂,柱頭側生。蒴果半球狀,直徑約12mm。花期5月,果期6~7月。
分布于東北及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等地。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溝陰濕而肥沃的地上;有栽培。
2. 華細辛
根莖較長,節間長1~2cm。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長7~14 cm,寬6~11cm,先端銳尖至長銳尖,質稍薄,兩面疏生短柔毛;葉柄長10~15cm;芽胞葉腎圓形,邊緣疏被柔毛。花紫黑色;花梗長2~4cm;花被管鐘狀,直徑1~1.5cm,內壁有疏離縱行脊皺;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直立或近平展;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花柱6,較短,先端2裂,柱頭側生。蒴果近球狀,直徑約1.5cm。花期4~5月。
分布于陜西、四川、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生于林下陰濕腐殖質土中。
3. 漢城細辛
本變型與細辛相似,葉片較厚,葉片背面通常密生短毛,葉柄被疏毛,可以區別。
分布于吉林、遼寧。生于溝谷灌叢及林下陰濕處。
【產地】
北細辛、漢城細辛習稱遼細辛;華細辛稱細辛。北細辛主產于東北,銷全國并出口。漢城細辛主產于吉林、遼寧,產量很小。華細辛主產于陜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亦產,多自產自銷。通常以東北產者質優,華細辛以陜西華陰產者佳。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