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桑葉有抗炎作用。
4. 桑葉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化為糖元,但不改變正常動物的血糖。
5. 桑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桑葉提取液給狗麻醉后股靜脈注射,出現暫時血壓降低,但不影響呼吸。
6. 桑葉對平滑肌有影響,其對動物動情子宮有興奮作用,對鼠腸肌有抑制作用。
7. 桑葉還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采收加工】
10~11月霜降后采收經霜之葉,除去細枝及雜質,曬干。
【炮制】
1、桑葉 將原藥除去雜質,搓碎,去柄,篩去灰屑。
2、炒桑葉 取生桑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3、蒸桑葉 《綱目》:“洗凈,蒸熟一宿,日干為末。”《醫學廣筆記》:“九蒸九曬。”現行,取桑葉放蒸籠內,下墊清潔細麻布,蒸1h,取出,曬干。
4、蜜桑葉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加入凈桑葉碎片拌勻,悶潤后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黃色,微有光澤,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10kg凈桑葉,用煉蜜2.5kg。蜜桑葉長于潤肺止咳,多用于肺熱燥咳。
貯干燥容器內,蜜桑葉密閉,置陰涼通風干燥處。
【附方】
1.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 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梗二錢,甘草八分(生),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溫病條辨》桑菊飲)
2.治風眼下淚 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瀕湖集簡方》)
3.治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 鐵扇子二張,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時,與汁隔水燉熱,再洗,每日洗二、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4.治肝陰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膚甲錯,麻痹不仁 嫩桑葉(去蒂,洗凈,曬干,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凈)四兩。將胡麻擂碎,熬濃汁,和白蜜一斤,煉至滴水成珠,入桑葉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腹時鹽湯,臨臥時溫酒送下。(《醫級》桑麻丸)
5.治吐血 晚桑葉,微焙,不計多少,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冷臘茶調如膏,入麝香少許,夜臥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補肺藥。(《圣濟總錄》獨圣散)
6.治遍身出汗不止 新桑葉,乘露采摘,曬下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服。(《種杏仙方》)
7.治小兒渴 桑葉不拘多少,用生蜜逐葉上敷過,陰千,細切,用水煎汁服之。(《勝金方》)
8.治膈氣嘔逆,不能下食 桑葉末二兩,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醋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入生姜汁少許,不計時候,稍熱并滓服。
9.治霍亂已吐利后,煩渴不止 桑葉一握。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8~9方出自《圣惠方》)
10.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癢 霜降后桑葉煎湯頻洗。(《急救方》)
11.治乳硬作痛 嫩桑葉,生采,研。以米飲調,攤紙花貼病處。(《婦人良方》)
12.治大腸脫肛 黃皮桑樹葉三升,水煎過,帶溫罨納之。
13.治癰口不斂 經霜黃桑葉,為末,敷之。(12~13方出自《直指方》)
14.治火燒及湯泡瘡 經霜桑葉,焙干,燒存性,為細末。香油調敷或干敷。(《醫學正傳》)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并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后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余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干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云: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藥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藥,非發汗藥。《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并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