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延胡索《青陽客! 【名稱】 延胡索 【拉丁文】 Rhizoma Corydalis 【異名】 延胡(《雷公炮炙論》),玄胡索(《濟生方》),元胡索(《藥品化義》),元胡(通稱)。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 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藥用】 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C.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 H. Chou et C. C. Hsu] 的塊莖。 【應用】 主要用于氣血瘀滯諸痛證。本品辛散溫通,“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其止痛作用優良,無論何種痛證,均可配伍應用。治胸痹心痛,配瓜蔞、薤白或丹參、川芎等;治胃痛,配白術、枳實、白芍等;若偏寒者,配桂枝或高良姜;偏熱者,配山梔、川裸子;偏氣滯者,配香附、木香;偏血瘀者,配丹參、五靈脂。治肝郁氣滯脅肋脹痛,配柴胡、郁金等;治婦女痛經、產后瘀滯腹痛配當歸、紅花、香附等;治寒疝腹痛,配小茴香、吳茱萸等;治跌打損傷,配乳香、沒藥;治風濕痹痛,配奏艽、桂枝等。 近代臨床用治多種內臟痙攣性或非痙攣性疼痛,均有較好療效;也有治麻風病的神經痛,以及以0.2%延胡索堿注射液作局部麻醉手術者。 【注意】 孕婦禁服,體虛者慎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無毛。塊莖扁球形,直徑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須根,有時縱裂成數瓣,斷面深黃色。莖直立或傾斜,常單一,近基部具鱗片1枚,莖節處常膨大成小塊生,小塊莖生新莖,新莖節處又成小塊莖,常3~4個成串;~2~4枚;柄長3~8cm;葉片輪廓寬三角形,長3~6cm,寬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末回裂片近無柄,裂片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0~30mm,寬5~8mm,全緣,少數上半部2深裂至淺裂;莖生葉常2枚,互生,較基生葉小而同形。總狀花序頂生,長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狹卵形,位于花序下部者長約10mm,先端3~5櫛裂,位于上部者全緣;萼片2,細小,早落;花冠淡紫紅色,花瓣4,2輪,外輪上瓣最大,長15~25mm,上部舒展成寬倒卵形至寬橢圓形的兜狀瓣片,邊緣具小齒,先端有淺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長距,下瓣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淺囊狀突起,內輪兩瓣長10~15mm,合抱裹于雄蕊外,上部寬倒卵形;中、下部細長成爪;雄蕊6,略短于內輪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條形,長8~10mm,花柱細短,柱頭近圓形,具乳突8個。蒴果條形,長1.7~2.2cm;花柱、柱頭宿存,熟時2瓣裂。種子1列,數粒,細小,扁長圓形,黑色,有光澤,表面密布小凹點。栽培品常只開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ㄆ3~4月,果期4~5月。 生于低海拔曠野草地、丘陵林緣。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浙江東陽、磐安、永康、縉云等地及江蘇南通地區有大量栽培。 【產地】 主產于浙江東陽、磬安,銷全國并川口;湖北、湖南、江蘇等地的栽培品,多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延胡索始載于唐《本草拾遺》。五代《海藥本草》云:“生奚國,從安東道來”。宋《開寶本草》云:“根如半夏,色黃”。按“奚”為隋唐時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以今承德為中心的河北省東北部,旁及內蒙古、遼寧的毗鄰地區。“安東”指唐代安東都護府,其轄區屢有變遷,大體以今遼寧省為主并包括河北省東化部和內蒙古東南一角。說明當時延胡索藥材主要來自今東北地區。 明代以后,延胡索藥材的應用情況起了變化,弘治(句容縣志》上產欄即載有延胡索!侗静菝审堋冯m載延胡索“來自安東,生從奚國”,但所附二種藥材圖卻分別注明為茅山玄胡索和西玄胡索!毒V目》延胡索條下除重述《海藥本草》、《開寶本草》的產地、形態外,并謂:“今二茅山西上龍洞種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葉如竹葉樣,三月長三寸高,根叢生如芋卵樣,立夏掘起。”《本草原始》則不提安東延胡索,其藥材圖亦系茅山玄胡索和西玄胡索兩種,圖注前者云“皮皺形小而黃”,后者云“外黑內黃”,并指出“以茅山者為勝。”清初的《本草述》云:“延胡索今茅山上龍洞、仁和筧橋亦種之。”康熙《重修東陽縣志》載:“延胡索生田中,雖平原亦種。”按:句容在今江蘇省西南部,茅山分布于句容一帶;仁和,今并入杭州;東陽在今浙江省中部。由此可見,自明代以來,關內地區所用者,多為江浙一帶所栽培的延胡索,至今仍為延胡索正品,其形態與《綱目》、《植物名實圖考》附圖相符。 《綱目》:“延胡索,今二茅山西上龍洞種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葉如竹葉樣,三月長三寸高;根叢生如芋卵樣,立夏掘起。” 【商品規格】 東北遼寧等地產一種山延胡索,為同屬植物東北延胡索 Corydalis ambigua Cham. Et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 的塊莖。在《本草》中最早提及的即為此種,如《本草拾遺》云:“延胡索生奚國,從安東來,根如半夏,色黃。”東北地區所產的山延胡索,除上述品種外,還有同屬植物迷延胡索C. Ambigua Cham. Et Schlecht.和齒瓣延胡索C. Remota Fisch. Ex Maxim. 的塊莖。江蘇所產的蘇延胡,為同屬植物土延胡 Corydalis hamosa Migo 的塊莖,藥材直徑0.5~1.2厘米,表面黃色至土黃色;斷面黃白色,粉狀,中間多已裂成空隙,品質較差,產量極小。 【化學成分】 含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庚素、辛素、壬素、葵素、子素、丑素、寅素、黃連堿、去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胺堿、去氫延胡索胺堿及古倫胺堿等。 【藥理作用】 1. 鎮痛作用:延胡索粉有鎮痛作用,其止痛效價約為阿片的1/100;延胡索總堿、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癸素均有鎮痛作用,以乙素較強。各種劑型以醇制浸膏及粉劑作用強。 2. 鎮靜、安定、催眠作用:延胡索乙素具有一定的鎮靜、安定作用,其左旋體為新型的中樞抑制劑,較大劑量時對兔、狗、猴有明顯的催眠作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