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療慢性乳腺病 用20%川芎注射液,取期門、氣海、三陰交、肝俞等穴,每穴注入0.5ml。于每個月經周期的第7、15、23日(或前后1日)各注射治療1次,9次為1個療程。治療50例患者,臨床治愈24例,顯效18例,有效6例,無效2例。本法對乳痛的緩解時間,最短約3 小時,最長在第2月經周期內。另對月經紊亂也有一定調整作用[6)。 5.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川芎24~28g,加白酒30ml,水250ml,浸泡1小時后,加蓋用文火燉煎分 2次服,不飲酒者,可單加水燉服。一般2~3日后血即可止。病程較長者,可在血止后減量續服8~12日,以鞏固效果。治療29例中,除4例合并子宮內膜炎配合抗生素外, 其余均單用上法治愈。服藥最少2劑,最多10劑,以3劑為多。治愈后隨訪4個月以上未見復發[7)。 6.腦梗死 川芎嗪40~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日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腦梗死102例,結果痊愈15例,顯著進步35例,進步40例,有效率為88.3%;治療腦血管意外恢復期154例,基本痊愈48例,顯效65例,有效30例,總有效率為 95.4%;后遺癥期47例,基本痊愈8例,顯效12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70.2%。 7.無菌性炎癥 川芎細粉(過80~100目篩),用棉布塊(隨患部大小而定)做成藥袋,熱敷患處。治療37例(其中跟骨刺15例,手指關節、頸椎、腰椎骨質增生共13例,肩周炎3例,膝關節痛、痛風、脈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各1例)。結果治愈11例,顯效13例,好轉 13例,總有效率為100%。 8.三叉神經痛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重用川芎至30g。治療120例,結果痊愈92例,好轉20例,總有效率為93.3%。 9.硬皮病 當歸、川芎、紅花、葛根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1g)。每次4~8片,一日3次,口服。治療系統性硬皮病118例,結果顯效率為40.7%,總有效率為96.6%;局限性硬皮病296例,顯效率為44.9%,總有效率為97.6%。 【參考文獻】 [1)北京地區冠心病協作組.資料匯編(第二輯).1972,12. [2)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內科.新醫學雜志,1977,(1):15 [3)陳維亞,等.陜西中醫,1988,9(9):408 [4)陳達仁,等.中醫雜志,1990,(7):28 [5)彭偉,等.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7(1):26 [6)姚林,等.江蘇中醫,1990,(3):11 [7)張和平.陜西中醫,1990,11(4):150 【藥論】 1.論川芎為血中氣藥 ①李時珍:“芎藭,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郁者宜之。”“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陰虧氣郁,藥中加芎為佐,氣行血調,其病立止。”(《綱目》)②倪朱謨:“芎藭,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 血中氣藥,嘗為當歸所使,非第活血有功,而活氣亦神驗也。”“味辛性陽,氣善走竄而無陰凝粘滯之態,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 調一切氣。凡郁病在中焦者,須用川芎,開提其氣以升之,氣升則郁自降也。”(《本草匯言》)③賀岳:“味辛性溫,血藥中用之,能 助血流行,奈何過于走散,不可久服多服,令人卒暴死。能止頭疼者,正以有余者;能散不足者,能引清血下行也。古人所謂血中氣藥 信哉,惟其血中氣藥,故能辛散而能引血上行也。癰疽藥中多之者,以其入心,而能散故耳。蓋心帥氣而行血,芎入心則助心,帥氣而 行血,氣血行則心火散,邪氣不留而癰腫亦散矣。東垣曰,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者,非惟味辛性溫者,必上升而散,血貴寧靜而不貴 躁動,川芎味辛性溫,但能升散而不能下守,胡能下行以養新血耶,四物湯中用之者,特取其辛溫而行血藥之滯耳。豈真用此辛溫走散 之藥。”(《本草要略》) 2.論川芎治頭痛 ①張潔古:“能散肝經之風,治少陽、厥陽經頭痛及血虛頭痛之圣藥也。”(引自《綱目》)②張景岳:“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氣中之血藥也。芎、歸俱屬血藥,而芎之散動尤甚于歸,故能散風寒,治頭痛。”“以其氣升,故兼理崩漏眩運,以其 甘少,故散則有余,補則不足,惟風寒之頭痛,極宜用之。若三陽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頭痛,謬 亦甚矣。”(《本草正》)③張錫純:“芎藭氣香竄,性溫,溫竄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外達、內透,無所不至。其特長在能引人身清 輕之氣上至于腦,治腦為風襲頭疼、腦為浮熱上沖頭疼、腦部充血頭疼。其溫竄之力,又能通氣活血,治周身拘攣,女子月閉無 子。”(《衷中參西錄》) 3.論川芎生血之功 陳士鐸:“川芎散氣是真,何以補血藥必須用之,豈散氣即生血乎?曰血生于氣,氣散則血從何生?不知川芎散氣而復能生血者,非生于散,乃生于動也。血大動則走而不能生,血不動則止而不能生矣!川芎之生血,妙在于動也。單用一味,或恐過動而 生變。合用川芎,何慮過動哉!所以為生血藥中之必需,取其同群而共濟也。”“川芎性散而能補,是補在于散也,補在散,則補非大 補,而散為大散矣,不知散中有補,則散非全散,用之于胎產最宜者,蓋產后最宜補,又慮過補則血反不散,轉不得補之益矣!川芎于散 中能補,既無瘀血之憂,又有生血之益,妙不補而在散也。”(《本草新編》) 4.論川芎生氣之功 陳士鐸:“川芎亦生氣之藥,但長于生血,而短于生氣耳。世人見其生血有余而補氣不足,又見《神農本草》言其是補血之藥,遂信川芎止補血而不生氣,絕無有用(于)補氣之中,豈持無有用之于補氣,且言耗氣而相戒,此川芎生氣之功,數百年未 彰矣,誰則知川芎之能生氣乎!然而川芎生氣,實不能自生也,必須佐參術以建功,輔芪歸以奏效,不可嫌其散氣而不用之也。”“用川 芎,欲其自生氣也,固力所甚難,往往生氣于須臾,生血于眉捷,世人以為是參術芪歸之功也,然何以古人不用他藥以佐參術芪歸,而 必用川芎以佐之,不可悟生氣之說哉。”(《本草新編》) 5.論川芎不可單用 陳士鐸:“川芎,功專補血,治頭痛有神。行血海,通肝經之臟,破癥結宿血,產后去舊生新,凡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崩血,俱能治之,血閉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療頭風其神,止金瘡疼痛。此藥可君可臣,又可為佐使,但不可單用,必須與 補氣補血之藥佐之,則利大而功倍。倘單用一味以補血,則血動,反有散失之憂。若單用一味以止痛,則痛止,轉有暴亡之慮。若與人 參、黃芪、白術、茯苓同用以補氣,未必不補氣以生血也;若與當歸、熟地、山茱、麥冬、白芍以補血,未必不生血以生精也。所虞者 同風藥并用耳。可暫而不可常。中病則已,又何必久任哉。”(《本草新編》)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