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凌霄花《中藥學7版》 【名稱】 凌霄花 【拼音】 Lingxiaohua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K.Schum.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的花。全國各地均產,多為栽培,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以江蘇蘇州的產品最優。夏、秋兩季花盛開時采摘。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 破瘀通經,涼血祛風。 【應用】 1.血瘀經閉、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本品辛散行血,能破瘀血、通經脈、散癥瘕,消腫痛。治血瘀經閉,可與當歸、紅花、赤芍等同用,如紫葳散(《婦科玉尺》);治瘀血癥瘕積聚,可配鱉甲、丹皮等用,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治跌打損傷,可單用搗敷,亦可配乳香、沒藥等藥用。 2.風疹、皮癬、皮膚瘙癢、痤瘡。本品性寒瀉熱,涼血祛風,宜用于血分有熱者。治周身瘙癢,《醫學正傳》單以本品為末,酒調服,亦可與生地、丹皮、刺蒺藜等同用;治風疹、皮癬,配雄黃、黃連、天南星等為末外搽,如凌霄花散(《證治準繩》)。 3.便血、崩漏。本品性寒清熱,涼血止血,對于血熱便血、崩漏,可單用研末沖服,亦可與地榆、槐花、生地等同用。 【注意】 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含有芹菜素、β-谷甾醇、辣紅素、水楊酸、阿魏酸等。 2.藥理作用:煎劑對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并能抗潰瘍。β-谷甾醇有降血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等作用。 3.臨床研究: 有報道臨床上應用凌霄花治療原發性肝癌、紅斑狼瘡、酒齄鼻、頭痛、胃腸道息肉、尋麻疹等,取得一定療效。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贏瘦。” 2.《本草綱目》:“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3.《本經逢源》:“凌霄花,癥瘕血閉,血氣刺痛,癘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