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牛膝 【拼音】 Niuxi 【概述】 為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和川牛膝(甜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根。以栽培品為主,也有野生者。懷牛膝主產河南;川牛膝主產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冬季苗枯時采挖。洗凈,曬干。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歸經】 苦、甘、酸,平。歸肝、腎經。 【功效】 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應用】 1.瘀血阻滯之經閉、痛經、經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撲傷痛。本品活血祛瘀力較強,性善下行,長于活血通經,其活血祛瘀作用有疏利降泄之特點,尤多用于婦科經產諸疾以及跌打傷痛。治瘀阻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后腹痛,常配當歸、桃仁、紅花,如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治胞衣不下,可與當歸、瞿麥、冬葵子等同用,如牛膝湯(《千金方》);治跌打損傷、腰膝瘀痛,與續斷、當歸、乳香、沒藥等同用,如舒筋活血湯(《傷科補要》)。 2.腰膝酸痛、下肢痿軟。牛膝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兼能祛除風濕,故既可用于肝腎虧虛之腰痛、腰膝酸軟,可配伍杜仲、續斷、補骨脂等同用,如續斷丸(《扶壽精方》);又可用于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配伍獨活、桑寄生等,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若與蒼術、黃柏同用,可治濕熱成痿,足膝痿軟,如三妙丸(《醫學正傳》)。 3.淋證、水腫、小便不利。本品性善下行,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活血祛瘀。治熱淋、血淋、砂淋,常配冬葵子、瞿麥、車前子、滑石用,如牛膝湯(《千金方》);治水腫、小便不利,常配地黃、澤瀉、車前子,如加味腎氣丸(《濟生方》)。 4.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頭痛、眩暈、齒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本品味苦善泄降,能導熱下泄,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可與代赭石、生牡蠣、生龜板等配伍,如鎮肝息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可配地黃、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書》);治氣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可配白茅根、梔子、代赭石以引血下行,降火止血。 【注意】 本品為動血之品,性專下行,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服。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多夢遺精者慎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活血通經、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補肝腎、強筋骨宜酒炙用。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牛膝含有三萜皂苷(經水解后成為齊墩果酸和糖)、蛻皮甾酮、牛膝甾酮、紫莖牛膝甾酮等甾體類成分和多糖類成分。此外,牛膝還含有精氨酸等十二腫氨基酸以及生物堿類,香豆素類等化合物和鐵、銅等微量元素。 2.藥理作用:牛膝總皂苷對子宮平滑肌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懷牛膝苯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生育、抗著床及抗早孕的作用,抗生育的有效成分為脫皮甾醇。牛膝醇提取物對實驗小動物心臟有抑制作用,煎劑對麻醉犬心肌亦有抑制作用。煎劑和醇提液有短暫的降壓和輕度利尿作用,并伴有呼吸興奮。懷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聚集指數,并有抗凝作用。蛻皮甾酮有降脂作用,并能明顯降低血糖。牛膝具有抗炎、鎮痛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呈抑制,對豚鼠腸管有加強收縮作用。 3.臨床研究: 用川牛膝每日30~45g,水煎頓服或分兩次服,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23例,一般連服2-4日后血即止。病程較長者,血止后減量續服5-10日,以資鞏固。23例中除2例子宮內膜炎加用抗生素取效外,其余均單用牛膝治愈。(浙江中醫雜志,1982,17(2):86)。以牛膝90~120g配伍芹菜種子45~60g治療21例乳糜尿。久病體弱者改用懷牛膝,癥狀控制后,可加用補中益氣丸或金匱腎氣丸以善后。結果總有效率86%(山東中醫雜志,1989,(6):40)。用牛膝、代赭石、仙鶴草三味等量為主,治療急性鼻衄110例,均獲痊愈,一般服10劑左右,鼻衄停止(浙江中醫雜志,1984,19(7):305)。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曲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 2.《本草綱目》:“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莖中痛,下痢,喉痹,口瘡,齒痛,癰腫惡瘡,傷折。”“牛膝乃足厥陰、少陰之藥,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 3.《醫學衷中參西錄》:“(牛膝)原為補益之品,而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恒以之為引經。故善治腎虛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曲伸,或腿痿不能任地。兼治女子月經閉枯,催生下胎。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 【圖片】 懷牛膝藥材及飲片 ![]() 牛膝 ![]() 牛膝《本草綱目》 ![]() 牛膝植株 ![]() 藥材牛膝 ![]() 藥材牛膝橫切面 ![]() 麻牛膝 ![]() 【表格】 牛膝《中藥歌決》 【歌決】 牛膝苦平歸肝腎,利尿通經健骨筋; 足痿筋攣腰膝痛,經閉腹痛尿癃淋。 (責任編輯:Doctor001) |